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古代北京書院:文教傳承的重鎮(zhèn)
//8858151.com2014-06-09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古代學校祭祀先賢的傳統(tǒng)開始在書院再現(xiàn),祭祀也成為書院除藏書、教學之外的重要功能

  主持人:祭祀是我國古代書院規(guī)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否結合古代北京書院,舉例談談書院祭祀的目的和意義?

  趙連穩(wěn):書院祭祀源于古代學校祭祀圣哲與先賢的典禮——釋奠與釋菜。書院通過祭祀喚起諸生對先圣先賢的敬仰之情,是對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生徒心中樹立起典范人物形象,知禮儀、明廉恥。古代書院幾乎都設有祀祠、祀像和牌位(木主),供祀先圣、先賢和先師,一般設在書院祠堂。北京古代書院都有祭祀活動,但祭祀對象不統(tǒng)一,各自依情況而定,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祭祀理學大師。太極書院在祠堂中祀著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以二程、張載、楊時、游酢、朱熹等人作為祔祭和配享,每年按時祭祀。房山縣文靖書院則供祀當?shù)卦韺W家劉因。

  二是祭祀先圣先哲。書院對先圣先哲同樣推崇備至,建立伊始就要祭祀孔子及其門徒,諸如四圣、十二賢、七十二弟子等,通州的通惠書院,每年按時祭祀先哲,以啟發(fā)諸生效法先哲,體現(xiàn)了書院對儒學源流的尊崇。北京古代書院供祀孔子也很常見。明末北京的首善書院,供祀的就是孔子牌位。

  三是祭祀鄉(xiāng)里名宦。書院對本地或本書院做出貢獻的地方官員也表現(xiàn)出尊敬。在世人眼里,哪個地方出了大官、好官,是很值得鄉(xiāng)里百姓驕傲的事情,當?shù)孛癖姇╈胨允咀鹁矗瑫菏且环N恰當?shù)倪x擇。昌平的諫議書院供祀的就是昌平人、諫議大夫劉蕡。

  四是供祀書院創(chuàng)辦人。書院供祀書院創(chuàng)辦人、各代山長及對書院發(fā)展有功之臣。如密云白檀書院,專門在西院建造三間房屋,作為祠堂,供祀創(chuàng)始人李宣范。

  梁燕(北京聯(lián)合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與官辦學校相比較,北京書院祭祀,沒有那么整齊劃一,祭祀禮儀也比較簡單,規(guī)?纱罂尚。容^靈活。祭祀時間一般是“春秋祭祀”和“朔望致祭”。供祀對象雖然比較多,但孔子和理學家是主要的。對于書院來說,祭祀活動是很莊重的事情,因此,書院對祭祀的規(guī)定也比較嚴密,包括祭期、主持人、主祭人、祭器和祭祀物品的選擇、擺放,以及祭祀的程序等,一點也不能馬虎。

  書院講授內容大多是倫理綱常,向世人講明理學,灌輸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以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治國理政人才

  主持人:顧名思義,書院是一個傳授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北京古代書院在教書育人方面有什么特點?

  方彪:書院教學內容以宋代為邊界劃分為兩個階段:南宋以前是漢代董仲舒等人改造過的儒家經典;南宋以后則教授理學即新儒學。宋明理學大師朱熹和王陽明是后一時期的兩個代表人物,他們對宋明時期書院講學內容有精辟論述。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中將“父子有親”等五種人倫道德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以這些儒家最基本的倫常來教育書院中的生徒。王陽明認為,教學的基本內容是明倫之學,即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書院講學形式既有單個教師日常教學,也有與現(xiàn)在學術研討會和論壇相似的講會。隨著書院制度化推進,許多書院訂立了講規(guī)。

  趙連穩(wěn):元明時期北京書院和科舉聯(lián)系不多,士大夫創(chuàng)辦書院主要是為了傳播文化。太極書院以著名理學家趙復為主講,選拔俊秀有才識者為學生,當時在書院聽他講課的有一百多人,其中一些人后來成了理學大家,許衡、郝經、姚樞、竇默、劉因等人都對趙復執(zhí)弟子禮。太極書院生徒選材有兩個條件:一俊秀;二有識度。也就是要“才智出眾”,“特別優(yōu)異”,并且“腹有詩書”,“學識廣博”。太極書院在北方出現(xiàn)有其重要歷史意義,書院師生縫合了遼金時期北方儒學斷層,有力地推動了理學在北方的傳播。

  明代北京書院分為考課和講會兩類,書院教學內容仍然是理學?颊n類如白檀書院,講會類如疊翠書院、通惠書院、雙鶴書院和首善書院等。特別是首善書院雖遭閹黨攻擊存在時間短暫,卻名噪一時、影響頗廣。首善書院講授內容都是理學,聽眾既有縉紳,又有百姓,目的是為了恢復封建倫理綱常。當時的明朝正值內外交困,首善書院創(chuàng)辦人馮從吾認為時下最緊要的是向世人講明理學,灌輸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如宋朝那樣,培養(yǎng)出張俊、韓世忠、劉锜、岳飛、文天祥之輩,以挽救大明王朝的頹勢。

  清朝時期,北京書院淪為士子科舉附庸,生徒數(shù)量也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尤以金臺書院為盛,京外各省士子都來金臺書院落腳學習,準備應試。在歷屆會試中,該院生徒均有數(shù)十人中進士,眾多士子由這里榮登龍門,或者成為官吏,或者成為學者,有時會試中進士的多達百人。同治十三年(1874),金臺書院應試士子陸潤庠金榜題名,成為清王朝第101名狀元,陸潤庠后歷任禮部侍郎、協(xié)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屢典科試,晚年擔任宣統(tǒng)帝的師傅。光緒三年(1877)時,陸潤庠題寫“狀元”匾額贈金臺書院,此匾后來懸掛于金臺書院垂花門內,故金臺書院也稱為“狀元府”。

  清代北京書院教學內容仍然是理學,受科舉制度影響,其講學內容集中在儒家經典、經史子集、制藝帖括方面。道光年間,一些官員已經看到科舉制度對書院生徒的負面影響,勸告生徒不要拘泥于科考,要探尋理學奧秘,經世致用,如密云知縣李宣范勸誡生徒不要拘泥于科考括帖之學,而應潛心理學,效法孔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書院名聲越大,對山長的品學要求就越高,許多地方書院還要求山長具備進士出身的資格

  主持人:書院“一把手”通常被稱為“山長”,是怎么回事?

  梁燕:古代大部分書院多建于山林之中,因此書院院長也稱山長,這樣一個極富山野氣息的稱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覺得山長稱謂顯得少文化內涵,于是下令所有書院將山長改稱院長。然而,“山長”稱謂已滲入書院士子及百姓意識里,難以短期改變,一般情況下仍稱山長,官方則同時以院長和山長相稱。書院院長是主講兼行政首腦,負責主持教務和課試及取舍諸生,同時還是書院最有學問的人。清代書院山長既有官府禮聘的,也有地方公眾延聘的。書院名聲越大,對山長的品學要求就越高。許多地方書院還要求山長具備進士出身的資格。

  主持人: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山長應該算是“學術帶頭人”了吧?

  方彪:清政府規(guī)定,“學行兼善”者,即舉人或進士出身和品行高尚者才能擔任書院院長,北京的書院院長任職資格和朝廷規(guī)定的大體相符。院長的職責要求院長必須住院,和諸生朝夕相處,早晚督促生徒學習,不可掛院長之名,不行院長之實。由于對山長的選拔有嚴格的標準,每年都要對其進行考核,使山長不敢怠慢,大都能夠盡職盡責。北京書院有許多院長不僅符合任職資格,而且實際工作也相當出色。如金臺書院院長、經學大師顧鎮(zhèn)就十分稱職,他進士出身,品性惇良,耿直樸素,誨人不倦,批改生徒作業(yè),精益求精,一字不妥,也要縝密思考,認真推敲,不知疲倦,燭燼數(shù)升,以至于大口咳血。金臺書院另一院長張集馨主講金臺書院期間,“敎士猶不倦云”,把金臺書院諸生課藝編輯成《金臺書院課士錄全集》流傳至今,給世人留下一筆寶貴財富,被稱為誨人不倦的好山長。清朝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王茂蔭,咸豐三年(1853)后一段時間以養(yǎng)病僑居通州,任潞河書院院長,他一改院長不住院的做法,和諸生朝夕相處,對生徒循循善誘,對前來謁見的生徒,均教之以效法古人,讀書立志,對于諸生試卷認真批改,誨人不倦,許多生徒中舉,病愈要離開時仍然不忘教育諸生好好學習。

  書院學習生徒,不僅不用交納學雜費,還能每月領取一定的生活津貼,并且根據(jù)每月課考成績給予優(yōu)秀者一定數(shù)量獎金

  主持人:必要的經費開支是書院正常運行的前提,古代學院存在辦學經費困難的問題嗎?

  趙連穩(wěn):北京書院經費支出大致包括基本建設經費和日常經費兩大類。書院基本建設經費主要用在兩個方面:一是書院房舍的建造和修繕,首善書院由十三道御史集資180兩銀子建造而成,乾隆四十六年(1781),道臺李調元重修潞河書院,共籌措1100兩銀子,這些資金全部用于潞河書院的院舍修建上。道光十三年(1833)十二月至十四年二月,密云縣令李宣范從當?shù)剜l(xiāng)紳那里籌集了7500多兩白銀,其中1000多兩銀子用在了書院地基、房舍、圍墻、教學器具購置上。二是書院藏書樓建設、購書、刻書和圖書管理自然也要支付費用。

  日常支出經費用來保障書院日常工作運轉,包括書院教師和行政人員薪金,雜役工食錢、勞務費、生徒膏火銀及辦公經費等,其中山長束脩、生徒膏火銀必不可少。清代北京書院院長每年薪金約有二至四百兩銀子,即使在書院日常辦學經費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水平也大致相當。乾隆年間,通州潞河書院經費不足,全部依靠民間捐贈維持,每年500兩日常經費中須支付院長的薪金就有300兩。道光年間,縉山書院和燕平書院院長薪金,也都是每年紋銀二百兩。除了院長,有的書院還設置監(jiān)院,即行政總管,地位僅僅次于院長,其薪金也是必須支出的。

  清代北京書院學習的生徒,不僅不用交納學雜費,還能每月領取一定的生活津貼,并且根據(jù)每月課考成績給予優(yōu)秀者一定數(shù)量獎金,這些費用統(tǒng)稱“膏火銀”,書院每年發(fā)放10個月膏火銀。乾隆年間,潞河書院招收10名生徒,每人每月都能夠享受1兩5錢的定額膏火銀作為津貼,相當于每月生活費。

  書院要求人們關注國事,扶正社會風氣,注重道德氣節(jié)培養(yǎng),要求人們知廉恥、講氣節(jié)、明是非

  主持人:能否概括一下北京古代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方彪:北京古代書院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竇氏書院聘請文行之士為師授業(yè),四方有志學者,聽其自至。書院創(chuàng)立人竇禹鈞5個兒子相繼登科,得到“燕山竇氏五龍”的美譽,“五子登科”流傳至今,宋代王應麟著《三字經》中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就記載了這段真實事跡。元代太極書院聘理學大師趙復為主講,培養(yǎng)了許多理學后繼名儒,包括許衡、劉因等名賢大儒。許衡后來任國子學祭酒、京兆提學,被尊稱為“儒宗”、“儒師”,黃宗羲將北方的許衡、劉因和南方的吳澄一起譽為“三先生”,也有學者稱許衡為“朱子之后一人”。清代書院取代官學成為國家養(yǎng)士主要場所,清代北京書院對于人材培育貢獻頗多,入學生徒數(shù)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鼎盛時期來金臺書院學習的士人多達上千人,會試中進士者多達百人,“人才輩出,極一時之盛”。

  趙連穩(wěn):北京古代書院在傳播理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理學著名學者大多是書院院長或主講,理學研究和講授成為書院教育的基本內容,書院教育成為理學傳播發(fā)揚的重要途徑。兩宋時期,南北“聲教不通”,北方雖然有二程理學殘支余脈和朱熹理學零星傳播,但總體上影響甚微。太極書院對于理學在北方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太極書院引進南方以義理解經的理學,打破了學術的南北地域壁壘。“太極”是北宋時期理學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理論的出發(fā)點,書院以此命名即彰顯了其傳授理學的宗旨,趙復則是將南方程朱理學系統(tǒng)地傳播到北方的第一人。趙復主持太極書院期間,大力傳授和播揚理學,士子紛紛向其求教,于是“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隨著理學在北方傳播,學術氣氛開始活躍,南北學術交流頻繁,更重要的是在漢文化的影響下,蒙古貴族統(tǒng)治方式逐漸轉變,北方經濟文化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明清時期,北京的書院大都以程朱理學為教學內容,為科舉服務,客觀上起到了宣傳理學的作用。

  梁燕:北京古代書院在良好社會風氣營造方面發(fā)揮了導向作用。明代首善書院辦學宗旨是關注國事,扶正社會風氣,注重道德氣節(jié)培養(yǎng),要求人們知廉恥、講氣節(jié)、明是非。鄒元標和馮從吾不懼宦官淫威,與邪惡勢力針鋒相對。京師世人在聽了首善書院馮從吾、鄒元標講學后,受其影響,“咸知顧名義,重廉恥”,士風有所轉變。

  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慘敗,痛定思痛后認為科教是落后的主要原因,于是變法維新,書院經歷了大改制

  主持人:維新變法后,書院被改制,學堂成了書院延續(xù)了一千余年的最終歸屬。這個過程是怎樣的?

  趙連穩(wěn):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慘敗,舉國震驚,痛定思痛后認為科技教育是落后的主要原因,于是變法維新開始。光緒二十一年(1895),順天府尹胡燏棻《變法自強疏》指出,中國雖有書院、義塾,但在八股、試帖、經義之外,“一無講求”,西方國家,人材輩出,全在于廣設學堂,請裁改書院,開設學堂,學習自然科學,首先把省會書院改制為學堂,數(shù)年以后,加以推廣,再將府州縣的書院改成學堂。

  清末北京書院改制基本上和全國同步。北京書院改制起步最早的是縉山書院,早在光緒三年(1877),就將縉山書院改為單級學堂,主要進行讀書、習字、作文三方面教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更名為永寧高級小學堂,完成改制也最晚。清光緒二十年(1895),云峰書院已開始購置反映近代科學內容的新書,說明書院已經走上變革之途,但改制卻比較落后,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才改制為高等小學堂。金臺書院在北京地區(qū)完成改制學堂最早,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四日,順天府尹孫家鼐奏改金臺書院為順天中學,選拔順天府二十四州縣生員40名進入學堂肄業(yè),另設南方省份生源學額20名。燕平書院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制為昌平縣高等小學堂,學制3年,秀才出身的中國同盟會會員藍枚為校長;延慶名人高自利、高撰春(又名高仲三,留日學生)改冠山書院為延慶高等小學堂,袁華林任堂長;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潞河書院為“通州官生小學堂”;密云知縣陳雄藩等人改白檀書院為密云縣高等小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平谷知縣張繼信,以興辦學堂為大事,將近光書院改制為平谷縣高等小學堂;學董見之深等在卓秀書院基礎上,改建為良鄉(xiāng)縣立高等小學堂。

  梁燕:北京書院改制過程中,一批留日學生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光緒三十一年(1905),日本留學歸來的趙連城、陳智、趙宗瀛等人擔任云峰書院學董,他們廢科舉、辦學堂,推動房山縣革新運動,把云峰書院改組為高等小學堂。平谷知縣張繼信到任后,即著手書院改制,當?shù)丶澥扣x躍捐款,對藏書樓、講堂、左右房舍進行修復,又在講堂西北的空地上修建起校舍,使之符合小學堂的規(guī)制,改制后的學堂校舍面貌一新。白檀書院改制時,也大量購置建材、書籍、儀器,修建學堂房舍。主持人:魏志奇

  北京書院的歷史鼎盛時期

  北京書院在清代達到了數(shù)量上的鼎盛,散布于城區(qū)和周邊地區(qū),有城區(qū)的金臺書院、房山的云峰書院、卓秀書院和義倉書院、昌平的燕平書院、通州的潞河書院、順義的蒙泉書院、平谷的近光書院(又名漁陽書院)、懷柔的溫陽書院、密云的白檀書院、延慶的冠山書院和縉山書院等。

  匯芳書院還原圖。匯芳書院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宮門外檐懸掛乾隆御筆“匯芳書院”,院內建有抒藻軒、涵遠齋、翠照軒等建筑。

  清光緒《昌平州志》中“燕平書院”建筑圖。燕平書院舊址在今北京昌平檢察院內。元泰定二年(1325年),為祭祀唐朝諫議大夫劉蕡(今昌平西沙屯村人),在今辛店村建“諫議書院”。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州芮泰元在永安城內文廟(今昌平二中)西側的校士館重建,更名為“燕平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昌平州立高等小學堂。

  《金臺書院課士錄》,(清)張集馨輯。金臺書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立,其前身為“首善義學”,為北京著名書院之一。

  主題鏈接

  北京古代書院是如何命名的

  第一,以書院地的山川名稱命名。如通惠書院命名因為書院位于通惠河旁。

  第二,以書院所在地名稱命名。如首善書院即以書院位于首善之地北京而命名。

  第三,以書院所在地美景命名。如金臺書院之名借“燕京八景”之一的黃金臺“金臺夕照”和“夕照寺”的“夕照”之意。

  第四,以名人謚號命名。如馬聞道書院,因其私謚為“聞道先生”而得名。

  第五,以鄉(xiāng)賢名宦的官職命名。如昌平諫議書院,書院創(chuàng)辦人昌平驛官宮祺為紀念唐朝晚期舍命進諫的昌平人、諫議大夫劉蕡,而將書院命名為諫議書院。

  第六,以理學重要范疇命名。如太極書院以“太極”命名,彰顯其追其理學根源,道發(fā)端于“太極”,太極之名表明書院是學道之地。

  北京古代書院經費從何而來

  一是政府撥付。雍正十一年(1733),下令各級政府可以動用“公銀”資助書院。乾隆曾經把罰沒資產直接撥給金臺書院,左宗棠做兩江總督時依照皇帝特批,撥四萬兩銀子給金臺書院。

  二是官員捐資。明代通州楊行中書院、聞道書院和雙鶴書院分別由楊行中、馬經綸和李三才個人出資創(chuàng)辦。首善書院經費,史料明確記載由五廳十三道御史共同出資180兩銀子創(chuàng)辦。

  三是民間捐輸。乾隆十一年,潞河書院大修時,當?shù)刂苄铡⑿蘸臀盒杖澥烤璩龃罅抠Y金。道光十三年,知縣李宣范重修白檀書院,七千百姓踴躍捐款。

  四是書院經營所得。燕平書院、冠山書院、縉山書院依靠出租學田、房屋和果園,來獲得穩(wěn)定收益。另外,書院還將所收租金連同現(xiàn)款,除留出當前需用者外,大部分交給當鋪或商鋪去做生意,以獲得利息作為書院經費來源,即“發(fā)商生息”。 昇言輯自北京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時期北京書院研究》

1 2 共2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