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中華古代治水奇跡(組圖)
//8858151.com2014-05-21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靈渠示意圖 都江堰

都江堰分水魚嘴

凌光

  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已進入倒計時。南水北調(diào)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遠距離、跨流域調(diào)水工程,它的建設成功將是中華文明歷史上又一偉大的治水奇跡。

  事實上,中華文明的產(chǎn)生是和治水傳說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在中國的上古時代,也進行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治水工程,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禹治水的“神跡”傳說

  說到治水,中國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大禹。大禹是一個傳說人物。據(jù)傳說,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采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沒有成功。鯀治水失敗后,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大禹帶領民眾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從而完成了治水大業(yè)。

  關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很多地方都有流傳。比如黃河干流上的“龍門”和“三門峽”,傳說就是大禹開鑿的。據(jù)說古黃河流至“龍門”這個地方(今陜西韓城和山西河津之間),被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堵住了去路。河水找不到出路,就四處橫溢,兩岸的廣大地區(qū)深受洪水泛濫之害。大禹便用神斧將大山劈成兩半,形成一座叫“龍門”的峽口,黃河就此找到了出路。而在黃河三門峽這個地方(今河南省境內(nèi))有一靜水湖,四周群山環(huán)繞,山崖垂直插入湖中,河水盤山繞湖而過,嚴重地影響了黃河洪水的下泄,并且阻塞著航運交通。大禹又是舉斧連劈三下,高山峻嶺立即化作了三條深谷,曰鬼門、神門、人門,三門峽由此而得名。

  當然,大禹“鑿龍門、開砥柱”只是神話。據(jù)地質(zhì)學家們考證,三門峽原是橫在黃河上的一塊完整的巖盤,經(jīng)黃河水長年累月的沖擊,逐漸沖開缺口而形成分割的小島,并非人工開鑿。然而,這些神話傳說,反映的卻是遠古人民與洪水做斗爭的真實經(jīng)歷,也反映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1 2 共2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