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中世紀學”的新發(fā)展
//8858151.com2013-12-19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羅伯特·斯旺森

《讀書的馬格達萊納的瑪利亞》(韋登,約1435年)

  2013年10月,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羅伯特·斯旺森訪問中國,在首都師范大學以“中世紀學的新發(fā)展”為題舉辦了講座。講座從中世紀學的定義開始,在設定了中世紀學的性質(zhì)與內(nèi)容范圍之后,從性別研究、民族研究、物質(zhì)文化研究、“全球化中世紀”研究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中世紀學”的定義

  中世紀學是非常寬泛的學術領域,涉及眾多學科與研究課題。根據(jù)常識判斷,一切關于中世紀的研究都可以納入中世紀學。但看似顯而易見的定義實際上存在著模糊之處:是否可以將涉及中世紀的研究合并成一個研究領域?或者中世紀學只是提供了一個雖然便利卻毫無意義的傘,可以將許多研究領域收容其下,而這些研究領域并非一個有機的整體?長久以來,諸如此類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學者們。

  1992年在北美召開了一次中世紀學研討會,在1994年出版的會議論文集《中世紀學的過往與未來》中,有兩篇文章論及中世紀學定義。從事14-15世紀英語文學研究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德里克·皮爾索提出,中世紀學是“從事中世紀年代(公元500-1500年)范圍之內(nèi)關于西歐的跨學科教學與研究”。這樣的措辭用語直指中世紀學的核心內(nèi)容,然而過于簡單的定義不僅未能澄清上述模糊之處,反而因為時間與地域的限定而使問題復雜化。美國圣母大學研究中世紀晚期宗教史的學者約翰·范南根提出了稍顯具體的中世紀學定義:“中世紀學研究歐洲大陸在500-1500年時間內(nèi)一切人群、社會、語言、文化、實體物品。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中世紀學也研究人類思想、經(jīng)歷以及用文字表達的一切內(nèi)容!倍x明確指出了中世紀學涉及的眾多領域,但是設定的學術目標過于廣泛,不僅難以造就名副其實的中世紀學研究者,而且不可能為中世紀學專業(y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制訂覆蓋一切領域的教學大綱。

  將中世紀學的地域范圍限定在歐洲或“西歐”并不準確。地理學的“歐洲”包括從大西洋到烏拉爾山的廣大地域,中世紀學是否可以將這些地域都納入其中?實際上,不確定的因素主要是指拜占庭帝國。如果將希臘文化與東正教傳統(tǒng)的拜占庭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西歐。中世紀學者在論及“歐洲”或“西歐”的時候,通常的指向是拉丁基督教覆蓋的地區(qū),因而也應當把創(chuàng)造了“拉丁化東方”的十字軍圣戰(zhàn)以及在圣地創(chuàng)建的十字軍國家納入其中。

  時間分期把歷史切割成互相分離的板塊,為了使歷史研究便于操作,學者們又不得不這樣做!爸惺兰o”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創(chuàng)造的概念。當歷史主要被視為民族史,歐洲歷史被視為民族國家興起的歷史的時候,這種人為劃分的“中世紀”尚可以接受。當歷史研究演變成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宏大主題時,就需要突破中世紀歐洲的時間與空間局限。從事中世紀之前與之后歐洲研究的學者已經(jīng)確定了另一種分期: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古代晚期”大約從公元300年持續(xù)到800年,此外還有“近代早期”的概念。諸如此類的時間分期,使“中世紀”飄忽不定,游離于“古代晚期”與“近代早期”兩個時間段之間的縫隙之中。

  性別研究

  性別研究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女權運動,最初的研究專注于“婦女”這個狹窄的領域。從婦女擴大到性別并非總是得到認可,有人認為性別研究充其量是另一個名稱的婦女研究。大多數(shù)性別研究依然聚焦于婦女,把婦女從男人居支配地位、實行父權家長制統(tǒng)治的社會中提取出來,列為一個類別加以研究。這樣的性別研究,不可能產(chǎn)生將男人與女人放在一起的均衡研究。

  從婦女轉向性別的一個重要后果是——男人作為生物學意義上的男人,成為研究的對象。關于男性特征的研究引發(fā)了中世紀學者的興趣,發(fā)表的著作與論文數(shù)量也有所增加。然而這一領域的研究依然規(guī)模狹小并且發(fā)展不足,主要關注的是教職人士的男性特征研究,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中世紀性別史的學者杰尼弗·蒂博多主編的《教士身份之議定:中世紀司祭,修士及其男性特征》,羅伯特·斯旺森的《天使現(xiàn)身:從格里高利改革至宗教改革期間的教士及其男性特征》等。

  性別研究的要點之一是——性別并非孤立存在,因而關于性別的研究應當是跨學科或多學科研究,應當將性別置于特定的語境之中展開研究。性別不僅可以作為研究的主題,也可以作為次主題。有大量的出版物冠名為“婦女與……”,譬如婦女與宗教,婦女與經(jīng)濟活動,婦女與政治權力。此類研究的兩項重要成果,論述的是婦女參與書籍的制作與閱讀,分別是美國福德漢姆大學研究中世紀晚期宗教史的學者瑪麗·厄勒的《中世紀晚期英格蘭婦女、閱讀與宗教虔誠》以及牛津大學從事中世紀思想史研究的萊斯利·史密斯與英國達勒姆大學珍·泰勒教授合編的《婦女與書籍:基于圖像文獻的分析》。

  民族研究

  民族國家的興起(法蘭西、英格蘭等)與民族國家的缺失(德意志、意大利等),一向是政治史研究的傳統(tǒng)。

  關于民族的起點,在中世紀學與近代學之間存在著爭議。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近代學大量書寫19世紀晚期以來的民族與民族主義運動,認為形成定義的民族出現(xiàn)在近代世界。近代學否認民族在中世紀的存在,用“部族”一詞指稱“前民族”狀態(tài)以及近代世界的一些“前民族”。這樣的路徑將論證鎖定在一個循環(huán)之中:不可能在10世紀或15世紀的歐洲找到19世紀的民族;如果沒有找到,就表明民族不存在于10世紀或15世紀。這樣的研究試圖解釋的是現(xiàn)今世界,而中世紀學面臨的是迥然不同的世界。

  中世紀學需要顛覆近代學把持的民族定義,創(chuàng)造出一個適合中世紀語境的民族概念。但是民族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概念。什么是中古世界的“民族”?如何對中世紀的民族進行辨認?這項研究目前處于起步階段(至少以英語寫作的學者是如此),如何發(fā)展成熟尚不得而知。迄今為止,討論民族形成理論的主要成果用英文寫成,卻是以德意志作為核心論題。這項研究尋求一種廣義的民族認同,認為在15世紀的德意志出現(xiàn)了真正的民族主義者,民族構建的進程已經(jīng)開啟。

  物質(zhì)文化研究

  物質(zhì)文化是對實體物品的研究,包括藝術品、書籍與手稿、出土文物、房屋建筑等。物質(zhì)文化研究關注的重點是實體物品的用途與象征意義,旨在揭示物品存在于其中并且使用于其中的社會。作為研究對象的物品不一定精美,可以是農(nóng)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貴族家庭的物品。借助于實體物品可以將物質(zhì)文化研究轉換成人類學與社會學研究,例如,西妥會修道士房屋建筑的意義;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需求所體現(xiàn)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消費主義的興起;追蹤某一本書的流轉易手,借以分析當時人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或者書籍持有人的社會與文化經(jīng)歷;借助于實體物品考察中世紀晚期天主教信仰的物質(zhì)載體以及嚴重的物化傾向等。

  物質(zhì)文化研究并非全新的研究領域,只是將世界各地博物館對于中世紀收藏品的研究拓展到對于物品背后精神世界的探尋。然而物質(zhì)文化研究的解讀角度與視野是全新的,必將對中世紀學其他領域的研究產(chǎn)生影響,也可以增進非專業(yè)人士對于中世紀的興趣。

  “全球化中世紀”研究

  “全球化中世紀”的創(chuàng)建者,是從事非洲、亞洲或者拜占庭、中東研究的學者。與歐洲中心論的傳統(tǒng)視野不同,在這些學者看來,歐洲并非一個自成一統(tǒng)、與世隔絕的地域,而是位于世界的邊緣,與其他地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

  “全球化中世紀”提出了走進中世紀的全新路徑,關注于物品、人群、思想之間的關聯(lián)與流動,主要致力于構建各地之間的商業(yè)聯(lián)系與經(jīng)濟交流。這樣的研究有可能為中世紀創(chuàng)建一種“全球化”的經(jīng)濟體系,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印度洋商路與橫跨亞洲的絲綢之路。在這個經(jīng)濟體系中,歐洲只是一個小角色,因為歐洲距離這個體系的中心是如此之遙遠。這一選題的明智之處,不僅在于降低了研究難度,因為經(jīng)濟與商業(yè)的交往最容易追溯,而且可以規(guī)避一個核心問題——中世紀的人們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世界之廣大?涉及長途貿(mào)易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即使貨物的販運貫穿了商路全程,商人也只是階段性而不是全程參與;商品貨物的最終消費者可能并不了解貨物的來源地,因為貨物的起點與終點兩端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這樣的研究無需“全球主義”參與其中,無需對于已知的陸地與海路以外世界的真正了解。

  斯旺森教授在講座中討論了中世紀學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大量內(nèi)容不僅涉及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而且具有引領未來學術發(fā)展方向的意義。中世紀學的基本特征是合作與跨界研究,因而中世紀學的發(fā)展需要超越傳統(tǒng)的學科領域界限,突破地理劃分與時間分期的局限,采用綜合性路徑走進中世紀,這是斯旺森教授在講座中反復強調(diào)的主題。(劉城)

 。_伯特·斯旺森(Robert Swanson)

  師從享譽國際的沃爾特·厄爾曼教授(研究中世紀教皇史與中世紀政治思想史),1976年在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自1979年起在英國伯明翰大學任教,現(xiàn)為中世紀教會史教授,有大量著述論及1100—1530年歐洲(尤其是英格蘭)的宗教與社會,其中包括《在中世紀晚期英格蘭發(fā)行的贖罪券:進入天國的護照?》《中世紀晚期英格蘭的教會與社會》《歐洲的宗教與虔誠:1215—1515》(龍秀清、張日元譯)等。自2003年以來,斯旺森教授每年前來中國訪問,先后在多所大學講學。)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