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新滿洲”的帝國主義修辭
//8858151.com2014-03-17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更多

  

  劉曉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美國薩?舜髮W訪問教授(2013.9-2014.9)。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研究領域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美學,尤以中國殖民地文學為重點。

  在國內外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著作《異態(tài)時空中的精神世界》(2008),《偽滿洲國文學與文學雜志》(2011),《周末讀點美學》(2013)等。

  1932年3月1日,日本軍部在中國東北策劃組建所謂“滿洲國”,這里成為20世紀前半葉東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競技的舞臺,也是一次大戰(zhàn)后強權政治的演練中心之一,這里是關于土地與所有權的,是關于士兵和大炮的,是關于掠奪和統(tǒng)治的,也是關于帝國主義修辭的。滿洲傀儡國組建之初就通過各種媒介炮制出一套新的意識形態(tài)修辭——“新滿洲”,透視“新滿洲”修辭,我們可以看到其背后的帝國主義邏輯:一,日本是“先進的、文明的、有魅力的”,而滿洲是“落后的、低等的、有待教化的”;二,滿洲被日本“教化”、“改造”為“文明、現(xiàn)代”的“新滿洲”。今天“新滿洲”的修辭也并非了然無跡,在日常話語、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研究中仍若隱若現(xiàn),為此有必要重返歷史,反思殖民統(tǒng)治與現(xiàn)代性之間的復雜關系。

  核心觀點

  “新滿洲”的修辭,貌似中立的公允的“事實陳述”,其實是擯棄了更重要的事實:殖民地原住民的苦難——社會和私人生活被強行改變,迅速跌入陌生的現(xiàn)代生活,以及對殖民者無條件地屈從。

  這種帝國主義修辭截斷了一個民族的生活歷史,從外部給出一個社會生活的標準,苦難的歷史變成了“發(fā)展進步”的故事。

  歷史語境真的能被洗凈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沈陽北大營柳條湖附近的一次預謀爆炸,將中國東北——這一清帝祖始之地卷入了東亞政治中心。1932年3月1日,日本軍部策劃組建所謂“滿洲國”,清朝退位皇帝溥儀任“執(zhí)政”,定都長春,改稱“新京”,年號“大同”;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改名為“大滿洲帝國”,溥儀登基稱帝,改年號“康德”!皾M洲國”標舉獨立國家,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和“國際聯(lián)盟”都不予承認!皾M洲國”受日本操控,但又與臺灣、朝鮮等日本殖民地施行不同政體,這樣一個介于準殖民地與偽國家之間的曖昧之地,成為20世紀前半葉東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競技的舞臺,也是一次大戰(zhàn)后強權政治的演練中心之一,這里是關于土地與所有權的,是關于士兵和大炮的,是關于掠奪和統(tǒng)治的,也是關于帝國主義修辭的。

  “滿洲國”組建之初,便開始了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tǒng)的統(tǒng)治,日本軍方和滿清遺老們各懷政治目的構建一套新的意識形態(tài)修辭——“新滿洲”——“新滿洲-新國家”、“新滿洲-新國民”、“新滿洲-新生活”,為此定制了方方面面的統(tǒng)治方針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不單單是軍事和行政的統(tǒng)治,還有系統(tǒng)的文化統(tǒng)治。當權者借文學作品、廣播電影、地理研究及開發(fā)等一系列活動,塑造“民意”、構建“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由于當時的通訊問題,8月18日“大滿洲帝國”皇帝溥儀在吉林通化宣布退位,“滿洲國”結束。但是與“滿洲國”一起被建構的“新滿洲”的修辭術,并非了無痕跡,在今天的學術討論、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研究依然若隱若現(xiàn)。

  偽滿洲國的遺跡——建筑、鐵路等還在,有人見此會感慨日本人在滿洲的“建設之功”。日本作家村上春樹1994年到長春,參觀了“長春動植物公園”——這座建于偽滿洲國時期的動物園,該動物園始建于1938年,當時叫“新京動物園”,是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20倍大,當時其面積之大,展出的動植物品種之多,號稱“亞洲第一”。在村上春樹的眼中:今天的動物園面積大得不得了,動物數量卻少得可憐,動物園里的建筑陳舊,相比較而言,倒是“滿洲國”時期建造的五十年前的混凝土臺基“顯得結實得多新得多”(《邊境近境》)。歷史學家的研究也向我們表明“滿洲國”的“發(fā)展”:“日本控制下的滿洲工業(yè)從1936年起迅速增長……廣義的工業(yè)(礦業(yè)、制造業(yè)、公用事業(yè)、小型工業(yè)和建筑業(yè))在1936-1941年之間每年以9.9%的比率擴大,與此相比,在1924-1936年間為4.4%。工廠工業(yè)的增長甚至更快,結果是,占中國總人口8-9%的滿洲,工廠生產額幾乎占1949年以前全國總生產額的1/3!保ㄙM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

  這些洗凈歷史語境的抽象描述,是“事實陳述”嗎?為此我們想重返歷史,看看“新滿洲”的修辭是如何被建構的,這種修辭背后的邏輯是什么,今天這樣的滿洲敘事和“新滿洲”修辭又是一種什么關系。

  “新滿洲”的修辭是如何被炮制出來的

  中國東北地區(qū),自清代以來被稱為“滿洲”,這里的民族組成復雜,有世代生活在此的滿族、蒙古族、哈薩克族、赫哲族等原住民;清末開禁后大量漢族人“闖關東”到此地謀生;1896年《清俄密約》允許沙俄在東北建筑“中東鐵路”后,俄國人、猶太人、東歐和北歐地區(qū)的人們也隨之遷徙而來。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結束后,日本從沙皇手中奪去了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的經營權,將大連、旅順、金州、普蘭店以南地區(qū)統(tǒng)稱為關東州,設立了關東都督府,駐扎關東軍,此后日本軍人、商人及普通日本人陸續(xù)遷居東北。

  對于1932年之前居住在滿洲地區(qū)的人們,無論是漢人、滿人、蒙古族人,還是日本人、俄國人、猶太人,都沒有想過“新滿洲”的問題,滿洲何來新與舊,每天都新,每天過去都舊。偽滿洲國炮制出“新滿洲”的修辭,就是要為不合法的政權套上合法性外衣。軍事?lián)屨歼@塊土地之后,還要在文化上擁有這塊土地的所有權、管理權,為其強權政治尋求合法性。

  “滿洲國”組建后,便調動當時的各種媒介——廣播、電影、書刊——打造“新滿洲”。其中《新滿洲》雜志是其核心陣地!缎聺M洲》(1939.1-1945.4)是“滿洲國”刊行時間最長的文化綜合雜志,時人稱之“這老牌雜志,獨占滿洲雜志的核心”。我們以《新滿洲》雜志為樣本,看看“新滿洲”的修辭是如何被炮制出來的。

  《新滿洲》雜志創(chuàng)刊即連載兩部長篇小說《新舊時代》(陳蕉影,1939:1-12期)和《協(xié)和之花》(桂林,1939:1-6期)!缎屡f時代》標舉“告別舊時代,擁抱新時代”,連續(xù)的時間在1932年出現(xiàn)一個節(jié)點,之前“貧苦、野蠻”,之后“幸福、文明”。《協(xié)和之花》之名與“新滿洲”刊名異曲同工,小說講述了滿洲青年吳羨雲與日本女孩中村芳子的愛情故事,芳子的父親中村近壽到奉天(沈陽)辦學,所謂“播撒文明”、“傳播知識”,病逝于滿洲,該學校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吳羨雲與中村近壽的女兒芳子,情投意合、兩情相悅。但是他們倆的愛情并不順利。芳子因父親過世,回到了日本東京;而吳羨雲被父母逼婚即將成親。為此吳羨雲憂慮成疾病入膏肓。愛情阻礙的消除非常簡單,吳羨雲的未婚妻突然病亡,婚約自然解除;吳羨雲病愈后學習努力,通過留學日本的考試,與芳子在日本相見并在芳子日本親友的祝福下完婚。小說目的明顯——塑造“日滿一體、民族協(xié)和、安居樂業(yè)”的“新滿洲”的“幸福生活”。

  在《協(xié)和之花》這篇小說中,要給生活在滿洲的“新青年”一個“新希望”、“新滿洲”,若想讓滿洲青年養(yǎng)成這樣的感覺邏輯,只靠小說塑造完美典型是不夠,還需要其他修辭來幫忙。《新滿洲》雜志中有專輯——“留學生訪問記”,讓留日學生介紹自己過去的留學生活、現(xiàn)在的“有為”生活以及對未來的“暢想”。同時刊登“滿洲國”民生部專門教育科長呂俊福的報告《向全國學生公開的報告——介紹給希望留日的學生》,在這篇報告中,不僅介紹了留學日本的具體要求及程序,更重要的是介紹了“滿洲國”的學生在日本的特殊待遇——與日本學生同樣相待,“新滿洲-新國家”“提升”了留日學生的地位。

1 2 共2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