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慕課”MOOC悄然來襲
//8858151.com2014-02-19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上海交大展示亮相全球平臺的名師慕課《中醫(yī)藥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大學生上“慕課”。

  張超

  新聞回顧

  復旦大學首門“慕課”課程《大數據與信息傳播》4月1日將正式上線。課程由復旦新聞學院程士安教授執(zhí)鞭,剖析大數據時代“人”、“媒體”與“信息”的獨特關系和基本規(guī)律。課程面向復旦學生開放,實體課堂討論的情況可以通過在線課程視頻反饋給社會,網絡平臺上的爭鳴也能及時回傳課堂,實現在線課程與實體課堂“同步”互動。

  免費聆聽世界最頂尖的大學教授和各大名師上課,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做同學,聽上去心動嗎?只要保證網路暢通,你也能做到!

  2012年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相繼宣布加入世界最大在線課程網絡教育聯盟“MOOC”(中文譯音“慕課”),為學校教育的改革吹響了新的號角。

  那么,“慕課”能否在國內教育界引發(fā)教育和學習變革的“海嘯”和“颶風”呢?

  北大清華復旦

  相繼加入“慕課”聯盟

  提起在線學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網易云課堂、IC云課堂等,早已經風靡于網絡學習圈,用戶不僅可以在線學習海量、優(yōu)質的課程,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程度,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學習進度。

  所謂“慕課”,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英語簡稱,其中,“M”代表Massive(大規(guī)模),一門課聽課者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不分國籍,只需郵箱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即網上學習。與名校視頻公開課只提供課程資源不同,“慕課”實現了教學課程的全程參與。在這個平臺上,學習者可以完成上課、分享觀點、做作業(yè)、參加考試、得到分數、拿到證書的全過程。

  “慕課”真正的井噴始于2011年秋。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人同時注冊了斯坦福大學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課,不久后,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創(chuàng)立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4月上線,4個月后學生數便突破100萬,一年不到突破了234萬,后來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62所知名大學加入合作共建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宣布整合兩校師資,聯手實施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第一門課《電子和電路》即有12萬名學生注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突破37萬,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請加入。

  由此,2012年被紐約時報命名為“慕課元年”,被譽為“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Coursera、edX、udacity并稱為“慕課”的“三巨頭”,前兩個均已進入中國。而單看Coursera一個平臺,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吸引了全球80多所成員高校或機構加盟,共享386門課程,注冊學生超過400萬。

  更值得關注的是,去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門課程已進入美國教育理事會學分推薦計劃,學生選修的學分可獲大學承認。“慕課”進入正規(guī)高等教育體系的通道由此開啟。

  得益于20多年的網絡教育實踐,“慕課”很快形成較為穩(wěn)定實用的基本教學模式。比如視頻教學錄像通常為片斷,約8—12分鐘,其間穿插小測試,適應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還會通過論壇投票對問題排序,讓教師只重點回答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鼓勵同學互教互學,通過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等。

  拆掉大學“圍墻”

  教育資源不再有時空限制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親自進行了“微課程”實踐。他從半導體物理課中拿出一個章節(jié),進行“混合式的教學變革”——將“慕課”和傳統(tǒng)課堂教育兩相結合。在課堂上,他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課下自己看視頻,然后在課上分小班交流討論,學生感覺非常不錯:一方面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盡管需要師生花更多的時間,但是收獲非常明顯。陸昉認為,“慕課”帶來的教育改革和新教學模式的思考,遠遠比加入“慕課”要重要得多。復旦希望借由加入Coursera這一契機,改變復旦的教課方式。

  如果說“云課堂”打破了教室的“圍墻”,而“慕課”則打破了學校的“圍墻”,讓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不再有時間和空間限制,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傳播到各個角落,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更好的資源,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學校提供的教學條件。而有報道表示,國外一些公司已經開始考慮招聘時是否承認“慕課”三大供應商的課程證書,這就意味著,也許未來學生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學習拿到證書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不一定非要擁有名牌大學的學位和學歷證書。

  那么,未來在線課堂,能否取代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呢?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表示,“慕課”拆掉了大學的圍墻,教育者必須重新思考并重塑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履行大學服務社會這一重要職能。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表示,“慕課”現階段還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畢竟校園生活的經歷、校園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線課程難以替代的,以“慕課”沖擊為契機,加快大學教學、管理的根本變革,實現兩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態(tài)。

  延伸閱讀

  好學者說“慕課”

  有好學者先行,感受了“慕課”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全新體驗:

  每天學三四小時被稱“學霸”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一位學生,因為課業(yè)相對輕松,每天都要在慕課上投入3-4小時,他選了數據結構、中國歷史人物秦始皇、電路原理、Android應用開發(fā)、算法1和2等多門課程。他說,選修數據結構是為了提早給自己的大學學習打下基礎;選修Android開發(fā)是為做一個項目做準備;選修秦始皇則純粹是因為慕課群里的人非常推崇,就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去學習。

  慕課的每節(jié)課都會有對應習題,有些習題可能就在視頻中途插入,必須仔細觀看視頻后才能回答;還有每節(jié)小測和期末測試,對于回顧知識點非常有幫助。數據結構課還需要去做題,在思索中進步。慕課有相關討論組以及QQ群,對于不懂的知識,會有許多熱心的網友幫助。

  “慕課學習帶來的好處無法形容,收獲的不僅是走在他人前端的滿足感,更多的是對自身不足的認識,越學越感到自己的無知。同寢室的同學看我這么認真學習,戲稱我是‘學霸’!

  學習課程變得觸手可及

  某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小陳認為,慕課的對象以大學生和熱愛學習的人為主,對于中小學生還不夠成熟,一方面語言要求較高,一方面跟他們的課堂的學習內容、時間、方式不能很好地聯系起來。

  在陳老師看來,慕課學習比較方便,內容豐富。他一般在家里上課,適當的時候打開電腦或iPad上就可以學習,還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比如編程。youtube視頻帶有英文字幕(自動翻譯),聽得吃力,看字幕大致能懂。而Coursera選修課程《機率》老師講課的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又風趣。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通過相關選項可以清楚地獲悉已學內容、活動統(tǒng)計、獎賞、討論等信息,讓學習課程變得觸手可及。

  對學歷史興趣大增

  英語教師小張是去年8月開始上慕課的,最初只是好奇,沒想到一發(fā)不可收拾。他選的歷史課《秦始皇》,是臺灣大學呂世浩老師用中文講授的。其實當初對這門課并不感興趣,只是因為這是Coursera的第一門也是唯一的中文課。但出乎意料,這門課第一次讓他感覺到“讀史可以明智”。后來聽說學這門課的學生竟然有兩萬多人。

  在Coursera的學習,基本上是看視頻、回答問題、寫作業(yè),有技術問題常在QQ同學群里問問,偶爾也上論壇看看。沒想到的是寫作業(yè)很花時間,一是因為寫作業(yè)是一個使思想和語言變精確的過程,這個過程很折磨人;二是作業(yè)要在網上被五位同學評價,作品代表人品,弄不好丟臉就丟到全世界了;三是有些作業(yè)需要課后拓展學習,也需要點時間。第四點,也是很讓我心痛的一點:創(chuàng)意!比如有一次作業(yè)是出一期戰(zhàn)國時代的報紙,總覺得自己弄出來的很死板,慚愧!不過,在兩萬多學生中,小張的結業(yè)成績屬于前15%,讓他很開心,對歷史感了興趣。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