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決定大學聲譽的不是年歲而是實力
王言虎
//8858151.com2016-10-21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這幾天,北京有幾所大學在舉辦校慶活動。放眼全國,這個月舉辦校慶活動的學校還有更多。為什么要舉辦校慶?或者說,舉辦校慶的意義是什么?應該看到,高校是文化機構,不是商業(yè)機構,更不是政治機構,所以,從邏輯上來講,校慶的意義也就主要集中于文化層面:通過舉辦校慶活動,回溯過去,觀照當下,完成對大學使命的重新確認或構建,打造高校師生文化與身份上的認同。

  這種校慶傳統(tǒng),源自西方,實質上是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學習西方的產物。自晚晴以降,在歐風美雨的影響下,中國教育發(fā)展模式模仿歐美;厮輾v史可以看到,現(xiàn)代大學制度在中國移植成功后,中國教育家曾多次應邀參加歐美知名大學的校慶活動,在教育家的推動下,西方大學的校慶傳統(tǒng)也一并漂洋過海,被復制過來。

  校慶本身就是大學建設的一部分。在當下,大學校慶在凝聚價值觀、輸出形象的層面之外,也被賦予了別樣意義:展示實力,吸引生源;設置基金,向校友籌款;甚至,也被一些高校視為邀功擺好、展示政績的籌碼。

  對于前兩者,這無可厚非,因為一所大學的品牌建立,少不了優(yōu)質生源與雄厚的辦學資金。一個好的校慶活動,就是一個優(yōu)質的生源與資金入口,它讓外界看到這所學校的實力,既鞏固了辦學根基,也能打造辦學品牌。但若高校舉辦校慶是為夸大歷史、展示校領導政績,那就本末倒置了。

  目前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是,校慶活動越辦越多,不論是逢五、逢十還是普通的周年慶,都有高校鄭重其事,舉辦高規(guī)格活動;除了有建校校慶,還有合校校慶、遷校校慶,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更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有高校刻意延長歷史,搞校慶競賽,來凸顯自己的辦學傳統(tǒng)與“功績”,這更偏離了校慶的初衷。

  校慶代表的是一個高校堅守的價值觀傳統(tǒng),久遠的辦學歷史固然可以證明一所高校的深厚底蘊,但決定一所高校聲譽的,不是年歲,而是實力。早在1948年,胡適就在《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的演講中批評了那種“想用年歲來來壓倒人”的辦學做法,這說明,早在民國,用校史來為學校背書的現(xiàn)象就已經出現(xiàn),這個問題在今天依然存在。

  大學不是按青絲白發(fā)來排位的,校慶其實也就沒必要過多注重這類枝節(jié)。2011 年,韓啟德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學20周年校慶活動致辭中提到:“與那些動輒上百年歷史的大學相比,香港科技大學可以說還只是個小伙子,但香港科技大學卻已成為一所成績斐然的大學,一所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研究型大學。”正所謂“影響力不在年高,學術優(yōu)則靈”。

  校慶的動人之處在于,不在高頭講章,而在活動舉辦期間的各種學術講座、文藝表演。校慶本質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活動,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感與神圣的儀式感,若校慶活動不以此為本位,而過度追求所謂“底蘊”,甚至獻媚,就成了一場名利活動。

  歸根結底,校慶的意義,在于“一以紀念過去之艱難締造,一以懔念未來之發(fā)榮滋長”,竺可楨也提到校慶是為“檢討過去,策勵來茲”,可惜現(xiàn)在中國太多大學只顧著“回頭看”,向“錢”沖,卻忘了,舉辦校慶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校慶?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