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永遠不要期望平步青云
傅國涌//8858151.com2014-03-25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分享到:更多

  

  一代法學家吳經熊1920年留學美國,在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得到霍姆斯大法官的賞識,當時霍姆斯已年近八十、德高望重,而他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普通留學生,他們之間卻開始了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裟匪沟哪切﹣硇,對于吳經熊未來的法學生涯和人生道路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雖然不會有一個可以量化的答案,但毫無疑問,這位一腳踏入了前沿法學領域的青年學子,在他學成歸國之前,與一位在美國法律界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的相遇,注定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在閱讀他們之間的通信時,我一下子就被吳經熊1933年4月2日寫給霍姆斯那封信抓住了——

  “在您一生眾多的教誨中,我感到最偉大的一條就是:永遠不要期望平步青云。您將我從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的名譽誘惑中解脫出來。本能的沖動是惟一激勵著我去創(chuàng)造一種美的、和諧的生活的動力。我初涉人世、閱歷淺薄,但我會試著在這張白紙上繪出自己喜愛的畫卷。”

  那一刻,霍姆斯已92歲高齡,而吳經熊也在中國法學界風生水起,成為民法典的編撰人,也是憲法草案(即著名的“五五憲草”)起草人,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名望和世俗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反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以“永遠不要期望平步青云”告誡自己,這一句話正是聲名顯赫的霍姆斯大法官給予他的教誨。在古老中國的價值圖譜當中,平步青云一直是讀書人乃至社會各階層的人追求的夢,功名之心幾千年來始終捆綁著這個民族,有多少人能在內心深處超越這樣的企圖?即使生前以淡薄名利自許的那些高人,骨子里真正在意的也是身外的名聲,特別是死后的名聲,就是所謂的“不朽”,人們念茲在茲,想要尋求的三不朽,無論是立功、立德還是立言,說到底都是要給自己求得點什么,要生前,也要死后。一句話,許多人缺的是一顆平常心,總想出人頭地,做人上人,就是不想做一個平常人。所以,吳經熊面對這位令人敬重的異國老人充滿感恩地說,正是他將自己“從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的名譽誘惑中解脫出來”,只盼望在人生的白紙上畫出自己喜愛的畫卷來。這樣的境界是中國歷史中常常匱乏的,是一個重視現(xiàn)世功利、缺乏超越信仰的民族很難企及的。

  在吳經熊的回憶錄《超越東西方》中,他講述了信仰的歷程,包括如何在信仰上跌倒、如何再站起來的痛苦經歷,他的一生見證了一個法學家在現(xiàn)實與超越之間的彷徨、掙扎和追求,他在致力法學之余,以典雅的“詩經體”將《圣經》中的“詩篇”譯成了中文。在他走過的這條路上,自然不能繞過年輕時與霍姆斯相遇的那一段。他為此而無比感恩。他們開始通信不久,他曾在1921年11月23日的信中不亢不卑地寫下這句話:“我們年齡差距大,但相對永恒而言,年歲與世紀無足輕重,我們的故土遙距天涯,但相對宇宙而言,海洋與陸地又算得了什么?”這樣的文字今天讀來依然令我心動,他們之間的交往超越了身份、年齡、種族、地位等一切的限制,只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來往,雖然當吳經熊在中國出生的1899年,霍姆斯已在美國發(fā)表了傳頌久遠的那篇演講《法律與科學及法律中的科學》。

  1923年6月2日,吳經熊因申請卡內基國際法獎學金落空而情緒十分低落,給霍姆斯寫了一封短信。不久(當月16日),霍姆斯回信安慰他:“但這也許是件好事。對理想或對有理想的人的考驗就是看他在困境中對生活是否還抱有美好的希望,因為人在春風得意之時,難免要高談闊論。”一個人若在年輕時遇到這樣一位歷經歲月淘洗、智慧通透的良師益友,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帶給你心靈的幫助,那是何等美善的事,吳經熊是幸運的,他遇到了。1924年4月,當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回國服務前,他寫信給尊敬的霍姆斯:“中國正處于一場大革命的前夕。這不是一場政治革命,而是一場知識和思想革命,一次文藝復興!……我將在這場光榮的運動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您可以相信您播撒的種子將在那片遙遠的土地上獲得豐收!睅е杲换裟匪箻O為珍貴的教誨和不可替代的友情,他將自己的專業(yè)和才華獻給祖國,在跌宕不定的大變動時代里,一位隨時有機會平步青云的留美法學博士,念念不忘的是老人那一句話:“永遠不要期望平步青云”!他無比珍視這一“最偉大的教誨”。

  (作者系近代史學者)

  一個人若在年輕時遇到這樣一位歷經歲月淘洗、智慧通透的良師益友,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帶給你心靈的幫助,那是何等美善的事。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