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社會關注-正文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打車軟件
陳懷瑜 唐偉 凌國華 張立美//8858151.com2014-03-04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分享到:更多

  

漫畫:馮大美

  城市越來越堵,與此同時,打車也越來越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打車軟件的出現(xiàn)迎合了大眾的胃口。近日,嘀嘀與快的兩打車軟件在兩大網絡巨頭支持下爭相燒錢圈地,把出租車行業(yè)再次推向風口浪尖。

  得益于相關軟件的金錢補貼,乘客短途打車甚至可以不用自己掏腰包了,網友也喊出了想和打車軟件慢慢變老的心聲。打車軟件不僅為乘客省了錢,也讓乘客不必在路上苦等,打車軟件因此贏得了大批“粉絲”,但作為新生事物,打車軟件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加價叫車、居民信息外泄、作弊補貼和拒載等等。怎樣看待打車軟件出現(xiàn)的問題?一刀切地進行叫停或放任不管可以嗎?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在哪兒?本期讀者參議對此熱議,敬請關注。

  ——編者

  打車軟件好處多多

  ■ 陳懷瑜

  科技改變生活。小小打車軟件,以“軟”制“硬”,一下子改變了多年來死水一潭的出租車行業(yè)生態(tài)。它不僅改變了出租車經營與生存模式,同時改變了乘客打的出行的招停方式。

  其一,打車更方便。因出租車行業(yè)門檻的存在,其數(shù)量上的政策性受限,造成人多車少的窘狀一直存在,而因信息不對稱及時空距離阻隔,打車難更是在所難免,F(xiàn)在好了,移動互聯(lián)網絡的出現(xiàn)與成熟,手機終端的普及和應用,都為普羅大眾使用打車軟件提供了條件與可能。手指觸點,“嘀嘀”一響,“快的”來到,科技方便了出行,縮短了時空。

  其二,減少了出租車空載率。一直以來,出租車空載率都居高不下,F(xiàn)在好了,打車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此問題,讓更多人可以更方便地打到車,也極大節(jié)省了時間,節(jié)約了社會資源。

  其三,增強了安全性。打車軟件的出現(xiàn),使得出租車司機與乘客的信息互動性增強,如果雙方產生任何糾紛,都可通過軟件查詢到相關信息。這對雙方而言,在安全性方面都多了一道防火墻和鐵的“證據(jù)”。

  其四,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兩大打車軟件及其背后的互聯(lián)網支付巨頭,為進入出租車行業(yè)這個互聯(lián)移動“橋頭堡”,都競相讓利于司機和乘客,打車即可得十數(shù)元的折扣,那可是真金白銀的實惠啊,百姓們不要白不要嘛。

  其五,有了更多自由消費選擇權。官方之外的電召軟件加入良性競爭,讓人們有了更多選擇性,也逼迫原有的官方電召平臺,不得不主動放下身段,改變自己,以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這也利于消費者獲得更多、更優(yōu)質的服務。

  當然,技術改變生活,這種改變對一部分群體,如老人、小孩等的利益,也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但這不是硬性拉回軟件后腿的理由。就像以前人們在特殊時段招停出租車時,也同樣會遇到拒載、空載等情況一樣,卻不可能要求出租車退出市場,回到大家都步行或坐公交車的時代吧?技術軟件的不足,是正,F(xiàn)象,這當然需要軟件的進一步改進。如現(xiàn)在武漢等地,開始改進電召平臺,進行必要的技術控制等,讓軟件運行之下的出租車,受到更好的監(jiān)督,這才是與時俱進的對策和思路。此時,更需要的是官方部門的依法監(jiān)督、協(xié)調、引導和服務,而非像有的地方揮動行政權力“大棒”,人為地強行限制或叫停打車軟件。

  發(fā)展中的問題還是要用發(fā)展的手段解決

  ■ 唐偉

  打車軟件提高了運營效率,滿足了市場需要,受到了乘客和司機的歡迎。即便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打車軟件也能為減輕交通壓力,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做出應有的貢獻。對于這樣一種可以帶來多贏結果的新技術,政策處理應當理性而審慎。

  隨著各類打車軟件的火拼升級,影響行車安全、加價叫車、居民信息外泄、作弊補貼和拒載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并不讓人意外。首先,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正效應而沒有負收益,關鍵在于是否興利除弊,以達到有利無弊;其次,從既有的經驗來看,打車軟件并非中國獨有,在美國紐約,政府對新生的打車軟件同樣給予禁止和抵制,但由于不符合多數(shù)人的利益,最終法院裁定手機打車應用合法,打車軟件實現(xiàn)了解禁并站穩(wěn)了腳跟,在之后的實際運用中,由于相關配套措施跟進到位,市場秩序得到了很好的規(guī)范;再次,打車軟件之所以受到歡迎并迅速占領市場,在于其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作為智能化、信息化的一種有效實現(xiàn)形式,這樣的趨勢幾乎無法抗逆。若不正視如此現(xiàn)實的存在,一味禁止或者拒絕都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樣也不符合社會治理的基本原則;最后,打車軟件作為新生事物,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都應當允許其合理的存在。

  打車軟件應當獲得支持與肯定。對此,公共管理部門不能以靜態(tài)的眼光看待問題,因噎廢食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手段。從時下一些地方的應對措施來看,盡管方法各不相同,比如有的采取的是加快官方的打車軟件的開發(fā),以便于取而代之;有的采取“政府招安”——除要求早晚高峰期禁用之外,還要求打車軟件與電召系統(tǒng)實行技術對接,以便于納入統(tǒng)一管理。確切地說,這樣的管理方式都并不算高明,管理手段的發(fā)力點,應當集中在如何規(guī)范司機安全駕駛行為,以及如何遵守現(xiàn)行的營運規(guī)定,比如不拒載、不加價等。

  發(fā)展中的問題還是要用發(fā)展的手段解決。新生事物總是需要有一個熟悉、進步的過程,不可能一出生就完美無缺,但面對新生事物,不要著急下結論,而要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借鑒借鑒,多學習學習,讓自己搞明白應當怎么管理,應當怎么促進,應當怎么為公眾提供越來越好的公共服務品。如此,打的市場才能伴隨科技進步而進步。

  政府干預必須保證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

  ■ 凌國華

  一方面是打車軟件帶來的方便快捷和“超乎尋!钡膶嵒,另一方面則是伴隨“燒錢大戰(zhàn)”而來的打車難、亂加價、有違公平等無法回避的尷尬。如許多新生事物發(fā)展之初的“通病”一樣,打車軟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在仍待完善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得到某種程度的“放大”,其引發(fā)的無序甚至惡性競爭對市場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騷擾,從而對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也是新的考驗。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對市場經濟“大撒把”、一放到底。打車軟件方便快捷、補貼豐厚吸引眾多顧客的同時,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正常市場秩序,扼殺了一些人“乘坐出租車”的公平機會。

  從公共治理的角度看,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打造優(yōu)質制度環(huán)境,是公共部門應有責任。面對市場經濟中的“市場失靈”,政府介入有其必然性,然而“有形之手”介入的方式和途徑,則應該秉承一條基本原則,即政府干預必須保證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作為“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監(jiān)護者,必須確保市場經濟發(fā)揮最充分的活力,著眼于彌補市場機制可能存在的短板,為市場經濟營造寬松、優(yōu)質的發(fā)展環(huán)境。這是政府介入市場的限度。

  面對打車軟件“燒錢大戰(zhàn)”中的喧囂,公共治理更應從謀取公共利益出發(fā),以適當?shù)姆绞接枰越槿雲f(xié)調。當下個別地方采取“封殺”、旁觀或者試圖用官方軟件取而代之的策略,顯然是不明智的。對打車軟件的態(tài)度,“疏”比“堵”好,引導其從技術上不斷完善,以推動其有序健康發(fā)展。比如,通過技術手段將打車軟件與出租車調度平臺對接,規(guī)范打車軟件“訂單”行為,司機接受訂單后完成訂單之前無法接受下一張訂單,規(guī)制那些“靠搶訂單賺補貼”的行為,讓打車軟件真正回歸到服務顧客上來。這也是“打車軟件”發(fā)展較成熟的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

  面對打車軟件、互聯(lián)網金融等巨變,公共部門在風險防范、競爭秩序維護等方面的監(jiān)管責任不能缺位。管理者應做良性市場競爭之“戰(zhàn)”的監(jiān)管者、仲裁者;只需做與時俱進的順勢而為者。公共治理視域下的市場經濟,一方面需要“無形之手”在資源配置中迸發(fā)蓬勃活力,另一方面則需要“有形之手”協(xié)調監(jiān)管以確保健康穩(wěn)定。二者應恪守各自邊界,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這也是促進公共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題中之意。

  打車軟件不能偏離便民軌道

  ■ 張立美

  打車軟件的出現(xiàn)和補貼競爭,確實便利了乘客打車,也減少了出租車的空返現(xiàn)象,降低了出租車運營成本,提高了出租車駕駛員收入,也讓乘客得到了實惠。所以,它得到了廣大出租車駕駛員和乘客的歡迎。

  城市打車難的根源是出租車數(shù)量較少,而上下班高峰期需要打車的市民太多,出租車供不應求,即使有了打車軟件之后,這個巨大缺口仍然無法彌補。一些乘客之所以感覺使用打車軟件之后打車更方便了,主要是靠打車軟件的速度搶到了出租車,甚至是一些趕時間、不差錢的乘客通過加價方式搶車,但忘記了同時還有很多乘客打不到車、搶不到車,乃至一些乘客被拒載。中老年人和小孩子使用和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比較少,趕潮流的使用打車軟件的就更少。當老人孩子不使用打車軟件打車時,很顯然就搶不過使用打車軟件叫車的青年人,所以就連參與打車軟件“血拼”之爭一方的馬云都不得不站出來舉自己父母的例子,埋怨打車軟件造成老人孩子打車難。舉個現(xiàn)實中最近兩天發(fā)生的例子,一位帶著小孩年紀在50歲的中年婦女,與一個高中生模樣的青年人同時在路口打車,這時間來了一輛出租車,中年婦女先招手,但當青年人問“是汪師傅嗎?”,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上車走了,留下的中年婦女一臉無奈和茫然,完全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我以為,打車軟件問世,打車軟件“血拼”,應當是以便民,讓乘客得到真正實惠和受益為前提。打車軟件市場不管怎么競爭,怎么操作,都不能偏離了便民和服務民眾的軌道,畢竟出租車行業(yè)的本質屬性是公共性。打車軟件還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妨多征求有關部門、出租車公司、的哥和乘客意見,假如打車軟件足夠成熟,能夠盡可能地規(guī)避種種問題,合法合規(guī)、合情合理,成為政府、乘客、的哥的“好幫手”,人們沒有理由拒絕它。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