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評論-正文
功名利祿滋養(yǎng)的影視作品注定是個短命鬼
郭元鵬
//8858151.com2016-09-23來源: 中工網—《湖南工人報》
分享到:更多

  “叫座不叫好”的影視作品頻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觀眾“邊追邊罵,邊看邊吐”的奇特景象,好劇本荒導致行業(yè)對“IP”的盲目追捧……一些藝術水準不高的作品雖然憑借話題、明星等商業(yè)元素獲得一時的輿論關注和經濟利益,卻消耗著整個社會對影視行業(yè)的信心。當狂熱降溫,泡沫褪去,受眾的不滿逐漸浮出水面,首當其沖的便是作為“一劇之本”的創(chuàng)作群體——編劇。(9月14日《光明日報》)

  影視作品的粗制濫造病態(tài)早就呈現(xiàn)出來,也就有了就連業(yè)界都認同的中國影視已經進入爛片時代的說法。說這個時代是爛片時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很多影視作品在還沒有拍攝的時候就形成了熱點,等到觀眾去追劇的時候,卻有了“花錢讓我很心痛”的感受。不看吧,宣傳得如此之好,看了吧,也是寡淡無味,只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

  從大片的“看了很后悔”,到網上掛滿的影視作品,都讓我們有了很堅定的認識,中國影視真的進入了爛片時代。眼下,拍攝的影視作品倒是不少,能夠拿到電視臺播放的有幾個?更多的作品需要放在網絡上,而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點開了第一集,看不了3分鐘,就不得不無奈關掉。不是我們的口味高了,而是影視作品的質量確實下降了。

  可以說,除了演員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了內容上。這也就暴露出了編劇的低素質。出了名的編劇當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只可惜的是,在功名利祿的滋養(yǎng)之下,他們也是火急火燎,甚至沒有時間去用自己的才學創(chuàng)作。不是在別人的片子上掛個名字,就是花錢購買不知名編劇的劇本,要么就是抄襲模仿。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抓緊賺錢。在這種情況下,想沒有爛片都難。

  想起小時候看過的影視作品,可以說每一部看過之后都會是“刻骨銘心”。無論是港臺片還是大陸片,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無論是分為上中下的,還是幾十集的,都讓我們有了“看一遍還想看一遍”的沖動,我們甚至還能模仿人物的經典對白。而如今看過的片子倒是不少,鏡頭清晰了,場面宏大了,真正能讓我們回味的有幾個?

  那個時候的作品為何讓我們“刻骨銘心”?現(xiàn)在的作品為何只是“浮光掠影”?答案很簡單。不是明星帶動了觀看沖動就能換來好口碑的,而是好的作品能培養(yǎng)出一個個明星。在上世紀80年代,很多影視作品里的演員,我們很是陌生,只是看了之后認識了他們。而如今我們看了明星的作品,卻連是誰主演的都忘記了。說到底,作品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眼下的導演只重視明星卻不重視編劇。瓊瑤阿姨為何能讓新人成為新星?金庸大俠何以讓你忘不了翁美玲?不是她們太美了,而是內容太帥了。當我們的編劇都在為了利益而模仿,而抄襲的時候,當“中國式某某”火爆之后處處是“中國式某某”的時候,當“我們結婚吧”火爆之后處處都是“我們某某吧”的時候,爛片時代的命運早就注定。

  影視創(chuàng)作,當有“80年代情懷”。功名利祿滋養(yǎng)的影視作品注定是個短命鬼。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