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人總要有些理想與擔當
張光茫//8858151.com2014-11-10來源: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著名作家梁曉聲被譽為“中國良心”、“青年導師”,一直被當做平民的代言人。他與共和國同齡,用文字見證時代變遷。如今,在其最新力作《我相信中國的未來》中,梁曉聲以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情懷,以敏銳的目光直面社會現(xiàn)實,呼喚做人總要有些理想與擔當。

  這本《我相信中國的未來》,是一部聚焦熱點,發(fā)現(xiàn)人生智慧的指南書。全書分“砥礪前行的中國青年”、“君子大國任重道遠”、“塵世中疼痛的靈魂”、“剝開堅硬的人性內(nèi)核”、“人生的尺度”、“在人間”等6輯,共52篇文章。既有對當下中國社會的全景深邃思考,也有對個人心路歷程的深情追憶。梁曉聲盡情展現(xiàn)他的愛憎分明、嬉笑怒罵;從前、現(xiàn)在或?qū),世事紛繁,點點滴滴,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皆成文章。他鼓勵當代青年,告別困惑與延宕,展現(xiàn)人性在逆境中的亮光,做有良知有擔當?shù)闹袊耍?/P>

  梁曉聲解讀中國現(xiàn)實中的各個熱點,提出應對現(xiàn)實問題的一種思路,力圖為人們立足社會尋找啟示。例如對于社會的倦怠問題,他認為時代的倦怠感在彌漫,對于人民大眾,電視節(jié)目仍然是最廉價的文娛形式,自然也是他們的最愛。而對于電視臺,每一檔節(jié)目的收視率即是它們的生命線,其內(nèi)容的娛樂性質(zhì)與收視率息息相關(guān)。而大眾已經(jīng)厭煩了一味的娛樂供給,電視臺也已經(jīng)膩歪了每天供給大量的娛樂內(nèi)容,文化將會依賴其自覺性,整合一切有利能量,終于發(fā)生某種“鳳凰涅槃”。讀后,讓人不禁為之震動。

  他善于借身邊人、身邊事的細枝末節(jié)來針砭時弊。他寫一位帶著全家人旅行的法國父親,認為自己的車始終開在前邊,對別人太不公平,自個兒根本沒法開得心安理得。中國人的文明很難做到這種自覺,只能從底線上培養(yǎng)起來。中國不能回避一個關(guān)于所謂文明的深層問題,那就是:文明概念在高準則方面的林林總總的“心安理得”,怎樣抵消了人們寄托于文明底線方面的良好愿望?這需要中國的許多父親,像那位法國父親一樣,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某些言行中。讀后,不得不佩服梁曉聲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梁曉聲的風格,一如十多年前,依然保持著那種罕見的真誠,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義憤和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對中國人、對中國的殷切希望。他疾呼,中國的父親母親是天底下最可憐的人。他認為簡單的家庭教育,體現(xiàn)一個最核心的倫理命題,那就是勿惡守善。所以當下的中國父母,重要的是教育兒女成為善良正直的人,而不是一味去競爭,去爭搶,平凡的人并不等于平庸。

  生活中的梁曉聲低調(diào)、充滿溫情,但在爭取公共權(quán)力上,他是個斗士,聲色俱厲、直言上書。他將目前之中國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中國進行比照,認為一個正在富強起來、進步起來的中國是不容懷疑的。有一種思潮認為今不如昔,“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知識分子良知要求我應以真誠而有說服力的文藝作品表態(tài):事實絕非那樣!钡珰v史告訴我們,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恰恰迅速地衰敗于物質(zhì)財富豐富了以后,典型的例子是古代“大羅馬帝國”。讀來讓人警醒不斷。

  梁曉聲的隨筆,充滿了濃厚的悲憫情懷,以及一個有良知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在這喧鬧浮躁的世界里,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陣地,依然滿含深情地關(guān)注最底層人物,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性。梁曉聲說,活在當下卻說從前好的中國人,無疑是有的,但估計不會很多。說現(xiàn)在好的中國人,當是最多的吧?凡打從前活過來的中國人,即使對現(xiàn)在的中國滿腹怨言,即使有辦法能將他送回從前去,關(guān)鍵時刻大抵還是會對從前背轉(zhuǎn)過身的。這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

  就像梁曉聲所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我們需要愛與被愛,需要理想與擔當。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