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社會關注-正文
重慶市民獲取新聞信息渠道及媒體影響力調查報告
重慶市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課題組//8858151.com2013-11-21來源:重慶日報
分享到:更多

  

  為進一步了解重慶市民對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接受行為和發(fā)展變化及重慶媒體影響力現(xiàn)狀等情況,近期我們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以隨機實地對市民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地域涵蓋主城和區(qū)縣,調查人群主要由政府部門及事業(yè)單位人員、學生、企業(yè)員工、自由職業(yè)者、農民(工)五大部分組成。此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50份,回收有效問卷921份,回收率96.9%。

  重慶市民獲取新聞信息現(xiàn)狀

  調查群體基本情況

  從調查來看,參與調查的人群中16歲-36歲年齡段占72.6%,36歲-56歲年齡段占18.6%;學生群體占43.3%,政府部門及事業(yè)單位人員占18.9%,企業(yè)員工占18.6%;中共黨員占29.3%,非中共黨員占69.7%;大專/本科層次占68.1%;每天平均使用媒體獲取新聞在1小時以內占75.9%,1小時至2小時人群占16.9%。

  市民獲取新聞信息渠道

  1. 獲取新聞信息渠道。前三大主要媒體渠道選擇依次為:網站占68.73%;手機新聞客戶端占63.52%;電視占61.24%,前三大媒體總人數(shù)均達2/3。在選擇優(yōu)先性上,網站占33.3%,手機新聞客戶端占19.3%,手機微博占11.1%,手機短信占3.6%,新媒體總占比達67.3%,表明在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較量中,市民更傾向于選擇方便使用、易于接觸的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在傳統(tǒng)媒體中,電視占27.1%,報紙占2.9%,廣播占2.0%,雜志占0.7%,電視仍是多數(shù)市民獲取新聞信息的首選渠道。

  2. 報媒選擇傾向。市民的報媒選擇是重慶市晚、晨、商等都市報類占34%,重慶日報占28%,中央級報媒占17%,其他占21%。表明市民在報紙的選擇上有較充足的可選內容,其中地方都市報類達60%以上,說明本地都市報類報紙影響力較好,占據(jù)選擇使用的主體地位。

  3. 廣播選擇傾向。市民的廣播總選擇共306人次,與其他傳統(tǒng)媒體相比偏少,僅占較少部分。說明廣播媒體在市民中使用人數(shù)相對較少,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并未將廣播作為優(yōu)先選擇的信息渠道之一。

  4. 電視頻道選擇傾向。前三位是:CCTV-新聞占23.4%,CCTV-1占22.08%,重慶新聞頻道占21.13%。說明市民在選擇電視頻道時,重點的中央及地方主要官方新聞頻道仍然是市民獲取新聞信息的優(yōu)先選擇。

  5. 電視欄目選擇傾向。電視欄目選擇前五位依次是:新聞聯(lián)播占20.22%,天天630占14.21%,新聞30分占12.02%,重慶新聞聯(lián)播占11.20%,焦點訪談占10.66%。說明市民在電視欄目選擇中,對電視欄目的地域區(qū)分傾向不明顯,這對市民獲取新聞信息的廣度和質量方面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6. 網站選擇傾向。前三大網站依次是:騰訊網占18.55%,新浪網占17.49%,大渝網占11.61%。反映出在網站選擇中,市民傾向于從影響力較大的商業(yè)網站獲取新聞信息,政府主導的重點新聞網站排名稍靠后,從側面反映出政府類網站還應進一步加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

  7. 手機新聞客戶端選擇傾向。前三位依次是:騰訊新聞占23.26%,百度新聞占17.82%,新浪新聞占17.64%。說明在手機新聞客戶端選擇中,市民傾向于從影響力較大的商業(yè)性手機新聞客戶端獲取新聞信息。同時可以看出,在手機APP軟件等最新傳播技術手段的建設和應用上,商業(yè)性APP軟件已形成影響力,而政府主導的建設力度卻相對滯后。

  市民獲取新聞信息接受行為

  1. 滿足何種需求。從調查結果看,市民獲取新聞信息首先是滿足信息需求,占38.33%。其次是滿足求知需求,占23.0%。第三是滿足娛樂需求,占19.25%。表明市民獲取新聞信息主要偏向滿足基本社會生存需求,其次才關注知識的補充和娛樂休閑的需要,少部分人群為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更高需求。

  2. 新聞信息類別選擇。市民獲取新聞信息類別前三位依次是:國內社會新聞占15.38%,重慶新聞占12.61%,滾動時政新聞占12.43%。說明在新聞信息類別選擇上,市民感興趣的內容依次是國內社會新聞、重慶新聞和滾動時政新聞,與滿足信息需求第一位占比38.33%相印證。在國際新聞、國內財經、國內軍事、圖片新聞、國內體育、國內法治等內容之間,市民選擇的差距不明顯,說明了被調查者關注新聞信息內容涵蓋較廣泛。同時,結合調查內容中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深度評價“全面但缺少深度”占51.1%,可以看出新聞報道在廣度上得到肯定,但在深度方面還應進一步加強。

  媒體新聞報道影響力現(xiàn)狀

  調查中,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的總體評價比較好占38.4%,一般占39.1%,說明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總體是肯定的。同時也應看到,近40%的市民認為媒體新聞報道總體一般,說明新聞報道工作還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需要多加改進,才能擴大媒體新聞報道影響力,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信息需求。

  好的方面

  1. 媒體新聞報道及時。在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的及時程度評價中,比較及時占50.2%,很及時和一般分別占23.1%和23.8%。73.3%的市民認為新聞報道是及時的,說明了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及時程度,總的是贊成和肯定的。

  2. 媒體新聞報道內容豐富。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的豐富程度評價比較豐富占48.9%,很豐富和一般分別占17.6%和28.0%。66.5%的市民認為新聞報道內容是豐富的,說明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豐富程度總體上是認同的。其中有28%的市民認為豐富程度一般,結合信息內容種類選擇分布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做一般評價的市民主要還是由于個人興趣不同,所關注信息種類的選擇面相對較小造成的。

  3. 媒體新聞報道形式豐富。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形式的評價中,比較好、比較多樣占48.9%,很好、豐富多樣和一般分別占22.8%和23.8%。71.7%的市民認為新聞報道形式是比較多樣的、較好的,說明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形式總體上是肯定的。

  存在不足

  1. 新聞真實仍有差距。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真實程度評價中,說不準占44.3%,比較真實占39.7%。近半數(shù)的市民認為新聞報道與事實是否相符是說不準的,這其中:學生占59.6%、大專/本科學歷占74.3%、16歲-26歲年齡段占70.6%、無黨派人士占74.3%,說明這部分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真實程度是不太相信的。由于媒體在多元開放過程中,受眾普遍存在著選擇困惑和懷疑情緒,這就需要媒體在新聞報道上要加強公開和受眾通過增強個人素養(yǎng)來逐步緩解。同時,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一因素也是最為直接作用影響到市民對新聞報道的總體評價,70%的這部分人群對總體評價上選擇了一般選項。

  2. 新聞深度需要重視。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深度的評價上,全面但缺少深度占51.1%,非常全面、具有深度占24.4%,有深度但不全面占10.7%,不夠全面也不深入占13.7%。說明市民在受到媒體選擇多元化影響情況下,由于新聞報道的同質化越發(fā)明顯,各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多追求信息量大、涵蓋范圍廣,差異性和報道深度不足的問題受到市民關注,這也應是新聞報道需要重視和加強的方面。

  3. 新聞貼近性仍需堅持。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貼近性的評價中,比較貼近占39.4%,一般占37.1%,很貼近占16.9%。56.4%的市民認為新聞報道是貼近群眾生活的,但仍有37.1%的市民認為貼近性一般,說明了市民對媒體新聞報道貼近性方面不甚滿意,新聞報道“三貼近”仍需長期堅持。

  應對建議

  1. 宣傳工作要突出針對性。一方面,對36歲以下年齡段的市民,運用網站、手機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手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正面宣傳。同時,加大對華龍網等網站扶持投入力度,做大做強本地重點新聞網站,擴大規(guī)模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對36歲以上年齡段的市民,繼續(xù)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進行正面宣傳。本地報紙要繼續(xù)做好宣傳報道,重慶新聞頻道和重慶衛(wèi)視要增強新聞頻道吸引力和影響力。

  2. 創(chuàng)新應對網上宣傳新秩序。一是加大新媒體投入建設力度。當前,新媒體逐漸取代傳統(tǒng)媒體主導地位趨勢明顯,應加強政府主導的新媒體建設和管理。二是注重內容創(chuàng)新。要著重加強新媒體中反映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創(chuàng)新和供給,加大政府主導內容的創(chuàng)新研究和建設力度,加大市場主導內容的管理、規(guī)范和引導,加強網民自發(fā)內容的規(guī)范和引導。

  3. 新聞真實底線不容突破。當前,主要見諸于新媒體報道中,仍有采用夸張、搞怪和聳人聽聞的標題博取眼球、點擊量,用曝光、丑聞和光怪陸離的奇聞佚事吸引讀者,民眾對新聞真實甄別不易,新聞信息本身質量也良莠不齊,因此新媒體新聞真實必須高度重視,嚴格管理。

  4. 大膽創(chuàng)新新媒體技術和應用。新媒體技術和應用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重點研究“跟蹤彈出”等一系列新手段、新技術,針對性的開展網站、論壇、微博管控和引導工作,以解決現(xiàn)階段輿論引導和管控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契機,加強新技術和應用的創(chuàng)新研究,切實在用好、管控好新媒體在技術層面走在前列。

  5. 深化新媒體宣傳規(guī)律研究。當前網絡負面輿情多發(fā)、宣傳中正面宣傳效果不甚理想,而負面輿論管控形勢卻愈發(fā)嚴峻。因此,要繼續(xù)加強新媒體新聞宣傳新情況、新特點、新規(guī)律研究,力爭找準新聞宣傳的突破口、著力點,增強新媒體的正面作用,限制消除負面影響。

  (課題組負責人:周波)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