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守住匠心 方能獨運
盧澤華
//8858151.com2016-06-13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談到“工匠精神”,不少人會聯想到瑞士的鐘表、德國的汽車。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多數人也會把它和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相聯系。

  其實,對于工匠精神,不用言必稱西方。從古至今,中國從不缺少工匠精神。春秋時期,魯班發(fā)明了鋸子、曲尺、墨斗等木工工具以及云梯、鉤強等軍事器械,被視為土木工匠的祖師;而東漢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明朝宋應星撰寫《天工開物》,也都是中國“工匠精神”的最佳寫照。

  “工匠精神”也不是從簡單重復的工作中打磨出近乎完美的產品,而是從精益求精中不斷進行著新的創(chuàng)造!凹伎蛇M乎道,藝可通乎神。”在細微復雜的工作中,不斷激發(fā)的創(chuàng)新文化,實現“匠心獨運”,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這也是諸多中華老字號和歐美“百年企業(yè)”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如今,新技術為制造業(yè)創(chuàng)造了新機遇,同時也提出新要求。智能化時代是否還需要“工匠精神”,也成為許多人心中的新命題。作為曾經世界最大的匠人之國,中國目前在多個高尖端科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聯想、華為等一大批科技企業(yè),在其各自領域內穩(wěn)居前沿,在世界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智能手機產業(yè)為例,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Digitimes Research報道,中國企業(yè)2016年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圍內供應智能手機1.286億臺,占全球供應總量的41.5%.該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3.3%,這顯示出中國手機制造業(yè)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

  然而,在中國科技產業(yè)大舉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卻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仍拿手機制造業(yè)來說,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國許多手機產品過于注重成本的節(jié)省與新功能的開發(fā),強調物美價廉與功能創(chuàng)新的同時,卻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存在,以至于這些所謂的“創(chuàng)新”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無法帶給用戶真正的極致體驗。這也是我國手機產品雖以價格優(yōu)勢獲得世界市場青睞,卻始終無法產生像蘋果手機那樣改變全球用戶生活方式的產品的原因。

  事實上,工匠精神與科技創(chuàng)新本就如并蒂蓮花,具有著密切聯系。《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一書的作者亞力克·福奇,將美國的工匠們描述成“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做出了改變世界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人”。這就從“人”這個源頭解釋了工匠精神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

  如今,世界進入一個迅速變換、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我們并不缺少創(chuàng)新,但缺少貼近生活、經得起考驗的創(chuàng)新,從這個意義上說,創(chuàng)新植根于“工匠精神”之上,是打造“匠品”的延伸。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打造世界級科技產品,我們不能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而是在對用戶需求、社會價值等方面進行充分考證后進行的創(chuàng)新。也只有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達到“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的目標。因此,工匠精神,貴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其精髓卻是“匠心獨運”,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則使前者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而能否守住“匠心”,則是中國“智”造在未來站穩(wěn)世界的關鍵因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