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中國人的種植智慧助推人類文明
嚴輝文
//8858151.com2016-03-03來源: 紅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最近一位會種菜的醫(yī)生火了!

  順利完成南極科考任務返回江西的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yī)院骨科醫(yī)生王征,最近講述了他在南極的種菜故事。2014年10月他作為醫(yī)生接受國家海洋局邀請,參加第31次國家南極科考任務。作為醫(yī)生,他的主業(yè)是看病,但在南極中山站,他不僅給考察隊員們看病,還成功培植了蔬菜,為南極考察隊員的營養(yǎng)健康作出了貢獻。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南極種菜的成功試驗。2013年底,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方元法被派往中國南極科考隊長城站,負責餐飲管理,一直工作到次年6月回國。方元法介紹,2014年初,上海一家公司將無土種植技術引進長城站,并在科考站里建設了一個百來平方米的室內(nèi)蔬菜房。顯然南極種菜,凝聚著中國人的團隊智慧。

  南極種菜?聽起來相當于緣木求魚。且不說能源、種子、化肥等各類種植條件了,就說南極的氣候吧,寒天地凍,千里冰封,土之不存,菜將焉附?

  然而方元法、王征等人面前,這些困難都被迅速化解了。王征在當醫(yī)生的主業(yè)之外,探索利用先進的溫室栽培技術,運用無土栽培電腦控制自動灌溉等辦法,種植出了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nóng)藥的有機蔬菜。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果實,生菜、白菜、黃瓜、辣椒、秋葵、西紅柿和西瓜,品種齊全,新鮮誘人,解決了南極蔬菜奇缺的難題,不僅滿足了科考隊員的日常需要,而且引發(fā)了國外科考隊員的羨慕和蹭飯。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南極成功培植出蔬菜,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種植奇跡。華人具備超乎常人的種植智慧,早已為世人所公認。比如中國留學生家長在美國的耶魯大學校園見縫插針地種菜,就成為了一大景觀。這不只是一種勞動現(xiàn)象,更是一種文化和社會學現(xiàn)象。這不僅表明中國人閑不下來喜歡田園化耕作,而且表明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永恒敬意;蛟S中國人想到土地,就會想到運用種植智慧,而想到種植,又會優(yōu)先想到種菜。

  至于氣候土壤條件,在中國人似乎與生俱來的種植智慧面前,似乎從來都不算什么難事。于是我們看到了中國人頻頻在寒冷的俄羅斯、炎熱的非洲屢屢挑戰(zhàn)氣候土壤條件的極限種菜成功,為世界文明作出了較大的貢獻。這一次在南極種菜成功,顯然是又一次高難度的完美超越。

  說起來,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一個熱愛土地、熱愛種植的民族。以中國的歷史版圖上,以中原大地為主陣地,歷史上種植技術就成熟極早,為人類文明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尤其是中國人從來不保守,歷來樂于對外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融合進程的加快,植根于漢族的種植技術更是成為被效仿的榜樣,進而影響著北方游牧民族等邊民的生活方式。比如歷史上的屯田制,漢朝擊敗匈奴后,就在國土西陲進行大規(guī)模屯田,這種邊防屯田,就是對中原種植技術的大力推廣。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中國古代史簡直可以看成是一部種植文明史。

  王征等人在南極種菜火了以后,在網(wǎng)絡上,有人質(zhì)疑在南極站種菜違反了《南極條約》相關議定書關于外來物種管理的規(guī)定。這恰恰是一種片面而且錯誤的認識。在《南極條約》體系中,確實有相關的文件規(guī)定禁止外來動、植物引入南極,然而對于室內(nèi)種植和實驗用動植物,《南極條約》另有附錄進行了說明,也就是說室內(nèi)種菜是被允許的,是南極探索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今之世,再談種植和種菜之類,似乎顯得有點不合時宜;蛟S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工業(yè)化時代談種植很老土,種菜之類太落伍。實際上,這種觀點本身就是落伍的表現(xiàn)。中國人的種植智慧永不過時。殊不知,種菜永遠符合時代的需求,種植技術也同樣迎來了現(xiàn)代化的契機。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講,江西省上饒醫(yī)生王征在南極的成功試驗又特別可貴,特別具有示范意義。

  比如,在現(xiàn)代不斷擴張的城市,到底還要不要種菜?是全然拋棄種植技術,還是需要有所繼承?種植技術在現(xiàn)代都市需要以怎樣的方式延續(xù)?又如何使種植技術如種菜、種花草之類與水泥城市、工商業(yè)城市、摩天大樓的城市和城市文明實現(xiàn)相得益彰?如何讓人們在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種植勞作中既得田園之趣修養(yǎng)身心,又滿足相應的使用價值?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足跡正在不可阻擋地向太空進發(fā),F(xiàn)有的太空技術表明,更多人群更長時間進入太空的逗留或許正在成為現(xiàn)實。在許多可貴的太空探索中,太空種植技術仍然是一大空白。我有時突發(fā)奇想,太空種菜到底是不是一個不可跨越的禁區(qū)?中國人的種植智慧又能否提供成功的示范?

  如果有條件,哪怕在太空中,吃菜仍然是硬道理,眼下看起來是不可想象的,但未來恐怕很難撂開太空種植技術。在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面前,我們有理由相信,擁有超群的種植智慧一再創(chuàng)造種植奇跡的國人,一定會在太空探索中展現(xiàn)偉大種植民族的風范。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