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不怕暴雨”的承諾不能務虛
畢舸
//8858151.com2016-06-02來源: 紅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6月1日凌晨3時至上午10時,武漢市遭遇大到暴雨。記者從當?shù)厮畡詹块T了解到,降雨中心位于江南地段,其中洪山、光谷地段降雨量達97-115毫米左右,漢陽、沌口地區(qū)降雨量達56毫米,全市20處地段出現(xiàn)漬水,相關部門正組織搶排。(6月1日中國新聞網(wǎng))

  有意思的是,有武漢網(wǎng)友曬出了一則帖子:2013年4月,武漢市政府通過《武漢市中心城區(qū)排水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計劃》。今年開始到2015年,投資129.85億元改造、完善市內排水系統(tǒng)(武漢晚報2013年6月24日報道)。報道結尾提到,“三年攻堅計劃完成后,將能抵御200毫米/24小時、50毫米/1小時的特大暴雨。這樣的雨量在武漢歷史上平均10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這意味著目前市內54個易漬水點,到時即使面對如此大雨也能基本不漬水!边@位網(wǎng)友問到,當初的承諾到期能兌現(xiàn)么?

  網(wǎng)友的疑問不無道理。按照當初武漢治水的承諾,3年期限眼看只剩下不到一個月時間,而中心城區(qū)的排水能力,也將達到大雨降臨不內澇的承諾?墒,3年后的一場大雨,武漢中心地區(qū)依然呈現(xiàn)漬水現(xiàn)象。市民自然有權追問,一百多億的巨大投入,能否換回中心地區(qū)不漬水的結果?如果最終沒有達到,面對當初的承諾,那些曾經(jīng)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又該做出怎樣的回應?

  “不怕暴雨”的承諾為何難以兌現(xiàn),其中的客觀因素或許錯綜復雜。但無論如何,在上百億財政投入之后,治水工程與預期效果距離甚遠,相關責任必須被厘清。

  這絕非武漢一地所要面臨的拷問,更是全國性命題。近年來,各大城市頻繁遭遇暴雨內澇,為此投入巨資予以地下管網(wǎng)改造,在重金投入的同時,相關部門也往往會對公眾做出承諾,比如擬在規(guī)定期限內確保工程完工,排水工程的建成將帶來城市整體抵御暴雨能力的提升。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每逢暴雨來襲,各大城市依然汪洋一片,市民看海的苦日子幾時能有盡頭,管理部門對此保持著不應有的沉默。

  “不怕暴雨”的承諾為何難以兌現(xiàn)?民眾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答案,包括重大資金投入的具體流向,應當有定期并且細化的信息公布,隨時供社會各界查詢。而隨著治水進程的推進,執(zhí)行部門也要給出具體的城市內澇改善時間表,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旦出現(xiàn)類似承諾無法兌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關責任人更有必要及時回應,向外界解釋沒有達標的原因,并同步舉證,為民眾釋疑。

  為了加快治水進程,以及讓治理投入與最終效果緊密掛鉤,政府還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包括定期審計治水投入資金使用狀況,并且定期邀請熱心參與的各界人士召開聽證會,對治水建設進展予以詳細說明。尤其是在“3年治水不怕暴雨”承諾到期之后,還是遭遇內澇不斷的局面,有關部門是否應當進行全面調查,某些相關責任人要承擔哪些責任,公眾都需要更為明確的說法。

  雨一直下,城市還是那么不堪一“泡”,巨額公共投入不能隨暴雨一起打水漂,城市回歸人們心中安寧的家園,不該成為比登天還難的事。對于“不怕暴雨”的承諾難以兌現(xiàn),民眾已經(jīng)較真了,地方政府就不能務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