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評論-正文
杜絕“奇葩證明”須按下“依法問責鍵”
張智全
//8858151.com2016-03-11來源: 中工網—《勞動午報》
分享到:更多

  毫無疑問,根治讓百姓操心勞累的“奇葩證明”頑疾,必須拿權力的任性“開刀”。而最有效的選項,就是對任性行使權力的相關責任人依法問責。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奇葩證明”引發(fā)代表委員熱議。全國政協(xié)委員劉曉莊提出,杜絕“奇葩證明”,必須在查處上動真格,對那些“設卡添堵”的單位和公職人員要及時曝光,嚴厲查處(3月10日《京華時報》)。

  自去年以來,百姓為辦理“你媽是你媽”“活人需健在”等“奇葩證明”的事件一再上演。為此,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1月30日發(fā)布《關于簡化優(yōu)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chuàng)業(yè)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yè)務協(xié)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等現(xiàn)象。然而,遺憾的是,一紙通知并沒有讓各地的“奇葩證明”壽終正寢,百姓依然要為諸如自愿引產需提供“社區(qū)同意”等“奇葩證明”叫苦不迭。

  “奇葩證明”頑疾久治不愈,除了制度上的設計不合理外,更多的是其背后權力的傲慢與冷漠在作祟。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的特權思想支配下,某些經辦人員忘記為民服務宗旨,習慣于對前來辦證的群眾“打官腔、甩冷臉、踢皮球”,甚至“吃拿卡要”,令群眾望而生畏。同時,由于特權思想的支配,相關職能部門沒能完全按照《行政許可法》第30條的規(guī)定,對辦證的相關流程和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群眾對辦證的各種要求“一頭霧水”,“跑斷腿、磨破嘴”的奔波勞累自然在所難免。

  毫無疑問,根治讓百姓操心勞累的“奇葩證明”頑疾,必須拿權力的任性“開刀”。而最有效的選項,就是對任性行使權力的相關責任人依法問責。把脈“奇葩證明”病入膏肓之病因,權力的任性顯然是最主要的病根。劉曉莊委員建議對“設卡添堵”的單位和公職人員及時曝光并嚴厲查處,體現(xiàn)了依法問責的法治思維,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毋庸置疑,依法問責,是遏制權力任性的最有效路徑。沒有依法問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只能是一紙空文。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行政事權中的不作為或“吃拿卡要”等行為作出了明確而又具體的法律問責規(guī)定。不過,規(guī)定與落實并沒有實現(xiàn)無縫隙對接,以致在實際中跑調走樣。不少職能部門本位思想嚴重,對“娘家人”的處罰往往停留在行政問責層面,有的甚至是“皮鞭高舉又輕放”,連行政問責都不愿啟動,法律問責更是少之又少。通常情況是,只有當“奇葩證明”事件造成的后果相當嚴重、影響相當惡劣并被相關媒體披露后,職能部門才出面查處。

  很明顯,這種隔靴搔癢式的問責,自然難以起到應有的法律震懾作用,不僅難以根除“奇葩證明”頑疾,而且還會因為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加劇“奇葩證明”事件的蔓延。

  由是觀之,根治“奇葩證明”頑疾,功夫不僅僅在“詩內”,按下“依法問責鍵”更為重要。實踐經驗一再證明,只有以法治思維問責“奇葩證明”事件的相關責任人,法律的震懾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良好效果。沒有法律問責的兜底保障,制度不論多么完善和嚴密,終究都會淪為“稻草人”和“橡皮筋”,甚至形同虛設,于事無補。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