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評論-正文
在輕松閱讀中涵養(yǎng)人文精神
馬建紅
//8858151.com2015-11-23來源: 中工網—《河南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和幾個研二的學生聊天,問他們在研一期間都讀過哪些書。有學生說因為上課多,表示“除了教材之外沒讀什么書”;也有的學生說本來打算系統(tǒng)地讀些書,所以先從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讀起來,沒想到讀了一個學期也沒讀完,很泄氣。我很佩服這位同學的“勇氣”,因為我“收藏”此書已多年,到現(xiàn)在也沒讀完,一讀到“定在”一詞,腦子和眼睛自然也就“定在”那里了,非不愿讀也,實讀不懂也。不惟讀黑格爾如此,讀其他的德國學者寫的書大抵如此,有時候只是看一眼書名,就把人的閱讀欲望徹底打消了。我書櫥里考夫曼主編的《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和《法哲學原理》同命運,都屬于讀書事業(yè)中的半拉子工程,而且注定是永遠不可能完工的“爛尾樓”。

  有時候這種“前見”也會被打破,原因是并非所有德國人寫的書都難懂,讀迪特里!な┤f尼茨的《歐洲:一堂豐富的人文課》,會讓人驚呼“德國人居然也能寫這么有趣的書”。在該書的《編輯導讀》中有一句話,“雖然作者是一個德國人,全世界人們印象里嚴肅、刻板、面部不帶表情的德國人,但這本書卻表現(xiàn)了極為難得的幽默和生動及新穎、深刻!笨磥韺Φ聡擞羞@種“偏見”的不止我一個人,而驚嘆該書作者幽默風趣的讀者也不止我一個人。

  施萬尼茨在55歲之前,只是大學里的一個平常的教授、學術圈中一名普通的學者,但在1996年開始了他的“學術明星”“暢銷書作家”生涯。他出版小說《校園風波》成為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小說還被改編成電影;他還陸續(xù)出版戲劇作品,在電視節(jié)目中談笑風生,批評時事,傳播文化知識;而在1999年出版《歐洲:一堂豐富的人文課》后,連當時的總統(tǒng)都替他吆喝,向國民大力推薦。

  施萬尼茨這本書的迷人之處,就在于作者“一方面通過頗具個性魅力的文字,把知識變得更生動,來調動讀者了解和學習自身文明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強調了知識應該內化為每個人的修養(yǎng),教育應該是成就每個人的教養(yǎng)的橋梁”。人們無需板著面孔去讀,而是可以愉悅的心情行文化之旅,所以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英國學校的孩子們是用什么方法學習離婚、砍頭、死亡、離婚、砍頭、幸存這幾個單詞的呢?原來學生們是按照亨利八世的六任老婆的順序來學習的。今天的美國人喜歡做心理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新教徒喜歡在內心世界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與自我控制。而俄國彼得大帝的專制達到了什么程度?他規(guī)定俄國人必須剪掉胡須,否則就要交“胡須稅”。什么時候可以讀《格列佛游記》呢?施萬尼茨的建議是“如果您對政黨間的明爭暗斗感到厭惡之極,一打開電視或一展開報紙就覺得受不了,那么您應該讀一讀《格列佛游記》。如果您對政治的反胃已經到了狂吐不止的程度,那么《格列佛游記》就是一劑良藥,它能把‘吐個不!?yōu)椤恍α酥H欢,您只應該讀前面三個游記,第四個就不要讀了。如果您不聽勸告,那么可別抱怨——因為您讀后很可能會感到整個人類是如此的惡心,以至于想在極度沮喪中開槍自殺”。即便是介紹高深的哲學命題,施萬尼茨也能用形象的語言和恰當?shù)睦C來給予說明。

  正像許倬云先生評價的那樣,這些娓娓道來的風趣的故事,“代表了西方文明的精華。今天一個美國的大學教授,即使是在人文專業(yè),也未必能掌握本書涵蓋的廣大領域。言念及此,我們更痛感今日大學教育重視專業(yè)的實用,卻忽略了有教養(yǎng)者的博雅!币槐窘o人以精神滋養(yǎng)的書,并非必須正襟危坐、板著面孔才能讀下去的。聯(lián)想到我們當下方興未艾的讀經熱,如果我們能有學者將幾千年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傳統(tǒng),以這種詼諧風趣的筆調展現(xiàn)在學子們面前,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涵養(yǎng)其人文精神,其成效定會比死板枯燥地背誦子曰詩云強很多。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