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中工時評-正文
中工時評:輕視社會效益,媒體如何自處?
吳迪
//8858151.com2015-12-04來源: 中工網
分享到:更多

  山東高三女生穿比基尼“清涼上陣”備戰(zhàn)藝考——據(jù)媒體報道,12月2日,山東省濰坊市區(qū)一家藝考集訓班上,“模特”們正在加緊訓練備戰(zhàn)2016年藝考。不少高三學子聚集在這個集訓班上,進行形體、舞蹈、化妝、表演等科目的訓練。

  “藝考季”即將來臨,各地各專業(yè)考生紛紛進入最后籌備階段。不同的專業(yè),相應準備也不同。比如新聞中提及的是“模特專業(yè)”考生,集訓班要求穿比基尼登臺,或許有更深層的考量,如鍛煉在舞臺上鎮(zhèn)定自如、從容優(yōu)雅的心理素質。而新聞報道除了標題打眼,全文只字不提考生為何穿比基尼。媒體對藝考除了關注“一字馬秀軟腰”“裹軍大衣秀美腿”外,有分量的報道并不多。

  在一些熱點議題的新聞報道中,不少媒體“另辟蹊徑”、不顧社會效益的新聞和標題俯拾皆是。在媒體激烈競爭的現(xiàn)實語境下,輕視社會效益,媒體無異于自掘墳墓,未來將如何自處?

  比如,剛剛過去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間不少媒體刊發(fā)諸如“我省艾滋病年增2000例,學生、干部感染者增長快”“新增艾滋病例九成男男同性傳播”等消息。這是事實,卻非主題,以偏概全或夸大某一個點,其實是將艾滋病與特殊群體劃等號,容易造成群體性的污名化。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反而不利于防艾工作的開展。

  再如,前不久的“警察不敢抓狗”事件,一些媒體鋪天蓋地報道此事,卻無人及時向當事警察采訪求證。最后發(fā)現(xiàn),是單方信源說了謊話。媒體輕率、愚弄大眾只是一個層面,更深一層則是對警察群體形象的損害,而造成這種民眾與警察之間撕裂與隔閡的后果,往往是事后諸多正面報道也很難彌補回來的。

  對這些媒體而言,報道了事實(或部分事實)的同時還名利雙收,確實“完美”,但趨利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驅使這些媒體的新聞業(yè)務向“黃色新聞”靠攏,而美丑不分、舍本逐末的內容又能在短期帶來可觀的名與利,如此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不顧社會效益、“唯恐天下不亂”的新聞,使受眾的價值認同、社會認同遭到扭曲,其本質已經不是新聞失實的問題,而是人文價值和理想信念的缺失。

  今天,我們的媒體需要樹立公共意識,要致力于培養(yǎng)公眾的思考力。在強調“社會責任論”的新聞傳播活動中,媒體心中要有“公共”,并服務“公共”。

  媒體是社會之公器、社會之良心,應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當社會效益讓位于經濟利益,當不擇手段取代實事求是,這些媒體被受眾拋棄,只是時間問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