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品味園林形態(tài)所承載的京西歷史文化
——專家學(xué)者談《三山五園和京西文化研究與保護利用》
//8858151.com2014-08-04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張連城(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副校長、教授):還有就是,宗教建筑成為三山五園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其中,不僅有佛寺、道教宮觀,還有廣育宮、花神廟、關(guān)帝廟、龍王廟等。三山五園中的各類神佛殿宇不但給予皇族本身以精神慰藉,而且具有象征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意義,例如頤和園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建筑風(fēng)格。從頤和園北宮門向南,由山腳到山頂,可以清楚地看到喇嘛廟群分布于三層平臺之上。位于第二層平臺上的主要建筑須彌靈境是喇嘛廟建筑中體積較大的佛殿,位于第三層平臺之上原有香巖宗印之閣以及四大部洲。從萬壽山北面的喇嘛廟的建筑,可以看出當時乾隆所謂“興黃教以安蒙古”的政治含義。

  葉亮清(北京市海淀區(qū)文化發(fā)展促進中心主任、北京三山五園研究院副院長):三山五園中的建筑景觀還折射出當時社會經(jīng)濟基礎(chǔ)。當時的中國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國家,所以每個帝王不得不關(guān)心農(nóng)業(yè),三山五園出現(xiàn)了供皇帝觀稼驗農(nóng)的景觀。比如靜明園周邊有大片的稻田,園內(nèi)也特別安排了觀稼驗農(nóng)景觀——溪田課耕,成為清代皇帝體察農(nóng)情的重要場所。

  主持人:三山五園的命名應(yīng)該也是有深刻寓意的吧?

  陳名杰:三山五園的命名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命名者的精神追求。對于“暢春園”的含義,從《日下舊聞考》的記載中可知,“春”并不是指只適合于春天居住,清圣祖玄燁將其命名為“暢春園”是想營造一種在“萬物爭春”的氣氛中,八方來風(fēng)無不合宜,六氣運行無不順達的治國理念。對于圓明園的命名,雍正帝認為:“圓明”二字寓意深刻,所謂“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也就是致力于品德圓滿完美而臻于精妙之境,是君子不偏不倚動靜皆宜的立身準則;日月無私普照萬物,是出類拔萃之人的明智選擇。對于三山五園年代最晚的清漪園,其命名主要是因為湖光山色是園林的主體,清澈廣闊的昆明湖水在微風(fēng)吹拂下泛起陣陣漣漪,這種自然特征應(yīng)當就是“清漪園”的命名依據(jù)。光緒時期將“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有頤養(yǎng)天和之意,源自《周易》“由頤厲吉”、“養(yǎng)正則吉”等語。至于靜宜園的命名則取自乾隆御制對聯(lián)“山以仁為德,秋惟靜與宜”之意,靜明園的命名當取此地風(fēng)光靜謐,泉水明澈之意。

  三山五園是清帝避喧聽政的主要地方,成為清朝的實際政治中心

  主持人: 三山五園不像一般的皇家園林,在清朝中期時已成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這也算是它的獨特之處吧?

  張連城:清代帝王以園林離宮作為其避喧聽政的主要地方。所以三山五園和紫禁城在政治功能上是相輔互補的。明朝皇帝的活動場所主要在紫禁城,只有兩個皇帝在短時間之內(nèi)不在紫禁城,而驚動朝野。但是清代皇帝在紫禁城居住的時間都非常短暫。紫禁城對于滿洲皇帝來講,只是權(quán)力的象征,所以才會在元旦、冬至和皇帝誕辰日舉行大典時駕臨宮中,來向全國各族人民表示他是皇權(quán)的代表。紫禁城成為了一個符號;实劬唧w處理政務(w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三山五園。所以,三山五園皇家園林成為事實上的政治中心,是園林中的紫禁城;食莾(nèi)的紫禁城,僅是象征意義上的政治中心。

  何瑜:康熙皇帝自二十六年后,直到去世,每年有150余天在暢春園居住理政;雍正帝自雍正三年八月,園居理政后,平均每年在圓明園210余天;乾隆帝的理政地點,除紫禁城、避暑山莊、南巡和東巡途中之外,年平均駐圓明園120余天。嘉慶帝駐圓明園時間,年均160余天。道光帝駐圓明園時間,年均260余天,道光二十九年,有閏月,其園居時間高達354天。咸豐帝在咸豐十年(1860)八月初八,逃往熱河前,駐蹕圓明園7年,年均時間也達210余天。光緒年間,皇帝和慈禧太后大部分時間也住在頤和園。

  所以,有說法把三山五園作為清代皇帝的夏宮,這本身是不準確的。所謂夏宮,有人說是因為滿洲皇帝怕熱,為了避暑,就要到北京郊區(qū)建這么多的園林。實際上查一查皇帝的行蹤,就可知清代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三山五園里度過,往往是在正月十五之前就到了暢春園或者到圓明園,直到臘月時才遷回宮中。北京的臘月和正月是什么概念?那是冰天雪地的,所以修建三山五園,初期是由于避暑,雍正以后則不是因為避暑的原因。

  三山五園建筑既是皇家居室,也是皇子的讀書之所,成為皇家教育重鎮(zhèn)

  主持人:作為皇家園林,除了政事,三山五園中發(fā)生的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家事?

  徐永利(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黨委書記、教授):三山五園作為皇家園林,不僅是皇帝游玩觀賞,處理政事的場所,還是眾皇子們讀書的地方。在暢春園內(nèi)中路建筑中的閑邪存誠及韻松軒,西路建筑中的無逸齋都是當時皇子們的讀書之所。閑邪存誠最初是作為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雍正二年(1724)改為了弘歷讀書之所,韻松軒作為眾皇子在暢春園的讀書之地,懸額為清圣祖玄燁御書。張英在以“韻松軒”為題的詩中,有“龍御紫庭朝聽政,鳳棲阿閣舊攤書”之句。位于暢春園西路建筑群中的無逸齋是皇太子允礽的居室和書齋,也是眾皇子的讀書之所。據(jù)當時的文獻記載,暢春園內(nèi)的皇子們在天還未亮之時,就要起床趕到無逸齋去讀書。到了辰時,清圣祖玄燁在下朝后便來到無逸齋檢查皇子們讀書的情況。午飯過后,在玄燁到來之前,皇子們需寫滿文一篇,待玄燁到來后,皇子們需按照玄燁的要求來背誦經(jīng)書。經(jīng)書背誦之后,玄燁還要帶領(lǐng)眾皇子學(xué)習(xí)騎馬射箭,這一系列的內(nèi)容都按規(guī)定完成后,一天的學(xué)習(xí)方告結(jié)束?滴醵拍(1690),暢春園的附園西花園建造完成,諸皇子們的讀書之所也隨之遷到了那里。其中皇太子允礽搬入了作為他寢殿和書房的討源書屋,其他的皇子則被分配到了荷花池畔的四所寢殿讀書作詩。

  趙連穩(wěn):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內(nèi)同樣為皇子們設(shè)置了讀書之所。弘歷年輕時在圓明園的讀書處是桃花塢,桃花塢內(nèi)有兩處書房,其中一處名“樂善堂”。關(guān)于“樂善堂”,清高宗弘歷寫了兩篇《樂善堂記》,清晰地呈現(xiàn)了自己當時讀書時的情形,從中可以看出,樂善堂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清幽,弘歷在此學(xué)習(xí)讀書,自然也感到心情非常舒暢。大約在雍正七年(1729),弘歷的讀書之所移到了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長春仙館”。弘歷還為此自取雅號為“長春居士”。據(jù)史料記載,清高宗弘歷在圓明園讀書之時,有幾位老師對其影響頗深。清高宗弘歷之所以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除了自己的才德外,與圓明園這些帝師的悉心教導(dǎo)是分不開的。

  主持人:請舉例說說,皇帝在三山五園中主持了哪些政務(wù)?

  張連城:清帝在三山五園理政的內(nèi)容,大凡有常朝視事、御門聽政、引見大臣、任命官吏、策試選士、閱試武舉、筵請王公大臣、勾決人犯、接見外國使節(jié)等日常政務(wù),一句話,內(nèi)政外交均在這里處理。比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慈禧挾清德宗載湉向西逃命,次年八月二十日,慈禧太后還在西安,就發(fā)布懿旨,表示要“臥薪嘗膽”,變法圖強,清末“新政”由此開始,十一月,慈禧和清德宗載湉回到北京,駐蹕在頤和園,以后的頤和園又成為推行新政的中心。

  郭黛姮:康熙五十五年(1716)上元節(jié),清圣祖玄燁在暢春園的九經(jīng)三事殿,給來京朝覲的外藩蒙古諸王、左翼科爾沁、和碩達爾汗親王、和碩額駙羅卜藏滾布等賜酒。乾隆時期,每年正月則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宴賞來京朝賀的少數(shù)民族王公、首領(lǐng)。清高宗弘歷八十壽辰時,班禪額爾德尼來京向乾隆祝壽,乾隆專門為班禪在靜宜園修建了“宗鏡大昭之廟”(即“昭廟”),乾隆五十五年(1790)九月十九日,乾隆和班禪在靜宜園共同出席“宗鏡大昭之廟”開光之禮。

  葉亮清:為了上朝的方便,清代王公大臣,在御園周邊建起大小不等的園林。如大學(xué)士明珠在暢春園西修建了自怡園,而位于暢春園和圓明園之間的澄懷園,曾經(jīng)是上書房和南書房的值房,呼稱翰林花園。澄懷園東南側(cè)的淑春園賜給了大學(xué)士、首席軍機大臣傅恒。乾隆四十七年把淑春園南部賜給和珅,和珅將其改為十笏園。咸豐元年,恭親王奕䜣獲得賜春和園,次年,改為朗潤園。清文宗奕詝給七弟奕譞修建了蔚秀園,作為退朝休憩之地。奕譞因參加了“祺祥政變”,取得慈禧的信任,晉封為醇親王,同治十三年,奕譞的兒子載湉被慈禧立為皇帝,即清德宗載湉。光緒二十四年,奕䜣病逝,朗潤園被充作內(nèi)閣、軍機處大臣會議之所,逢三、六、九日在此議政。

  三山五園的興衰史就是一部濃縮的清朝國家興衰史

  主持人:三山五園興衰發(fā)展史給我們哪些啟示?

  徐永利:三山五園伴隨著清王朝的興盛而興盛,伴隨著清王朝的衰落而衰落,三山五園的興衰史就是一部濃縮的清朝國家興衰史。三山五園在乾隆時期達到鼎盛,以后隨著國力的衰退而步入衰落之境地。清朝在乾隆以后暢春園逐漸荒廢,到了道光朝,居住在這里的太后太妃們遷入綺春園,因此道光朝曾經(jīng)對綺春園進行了較多的修繕活動。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國力逐步衰落下去,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在瘋狂掠奪之后,縱火將三山五園焚燒,英法聯(lián)軍的暴行受到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譴責(zé),法國大作家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怒斥英法侵略者是“兩個強盜”。清政府在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條約后,又茍延殘喘了幾十年,雖然其間有洋務(wù)運動,但仍然沒有挽救其頹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天朝上國”慘敗于“蕞爾小國”,舉國震驚,戊戌變法遂起,僅僅維持了一百天便失敗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三山五園再次慘遭洗劫。民國時期的三山五園繼續(xù)遭受軍閥、土匪的破壞,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才重獲新生。

 。ㄖ鞒秩耍何褐酒妫

1 2 共2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