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柴振國 趙新潮//8858151.com2014-10-29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到:更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zhàn)略高度,高揚法治精神、發(fā)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chuàng)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必將掀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是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古語云:“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狈ㄖ,作為現(xiàn)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法治提供有力的保障。法治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為我國法治建設的發(fā)展描繪了新的藍圖,必將推動法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走向全面法治時代,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睂崿F(xiàn)中國夢離不開法治。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夢的具體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意味著使人民群眾、全社會對正義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權力的運行程序化、公開化。追求法治,就是追求用法治的方式治理國家。公平正義的法治環(huán)境是保障所有人有夢想成真的可能,這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因此,法治是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

  法治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不能再以犧牲資源、環(huán)境為代價,經(jīng)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必須依靠法治;社會發(fā)展也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結構的變動、社會利益關系的變動,都使得社會問題較之以往更加復雜,需要通過法治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式加以解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剩下的改革都是不好啃的硬骨頭,必須依靠法治規(guī)范有序地加以推進;反腐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堅持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xiàn),對國家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國家只有真正進入法治時代,法治精神得到大力弘揚,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才能更有效更有力地應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zhàn)。所以說,法治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就改革而言,任何改革都應該是制度先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再次強調的“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j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不管是經(jīng)濟改革、政治改革,還是社會改革,皆需要法治先行,法治應為各項改革的進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只有把國家各項事業(yè)和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源源不斷的法治力量。

  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頂層設計,把法治建設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需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因此,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基本前提,只有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每個人都愿意做依法治國的參與者、捍衛(wèi)者、推進者,當遇到矛盾、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能首先想到通過法治手段解決問題,才能最終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從實際看,目前人們的法治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樹立和弘揚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不僅要提高普通民眾的法治意識,尤其要提高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領導干部要徹底摒棄“特權觀念”“以言代法”“權大于法”等思維和作風,代之以法治思維、法治方法,帶頭做到嚴守法律,尊重法律,引導和教育人民群眾相信依法辦事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進而樹立法治的權威。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六項任務之一就是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同時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指一切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照法律來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而不只是靠行政命令來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說:“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對于政府來講,法治就意味著限權,那么限制其權力的依據(jù)是什么呢?毫無疑問應該是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不夠完善的地方,要盡快完善起來。全會提出的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建立重大決策責任終身制和倒查機制,等等,都是針對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提出的。認真貫徹落實全會要求,法治政府建設必將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堅持黨的領導,依法執(zhí)政。建設法治中國,實現(xiàn)中國夢,關鍵在黨。我們要認識到,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因此,推進依法治國,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執(zhí)政,既要求黨依據(jù)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jù)黨內(nèi)法規(guī)管黨治黨!币话闱闆r下,黨內(nèi)法規(guī)是對黨的組織、活動與黨員的權利、義務進行調整,但在某些公共治理和社會管理領域,黨內(nèi)法規(guī)也調整國家公權力和社會公權力關系。因此,黨內(nèi)法規(guī)也應納入國家統(tǒng)一的違憲、違法審查機制,以保障國家法治的統(tǒng)一。同時,全會提出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nèi)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nèi)容等,這些舉措必將推動黨的領導工作和執(zhí)政活動的法治化。

  建設法治社會,運用法治的方式推進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可能會衍生出權力或資源分配的濫用,特別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治理就有可能成為一些人通過合法化手段瓜分權力資源的工具。在此情況下,法治需要在更大程度上發(fā)揮其控制治理主體權力濫用、消除其規(guī)避法律行為的功效。由于社會治理具有利益主體多元化的特征,國家權力、社會組織、廣大民眾等多方力量在治理社會事務中交叉影響,在這種錯綜復雜的互動關系中,更需要具體規(guī)范的調整,即運用法治方法規(guī)范社會治理。

  積極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立法質量制約著法治水平。法律的制定不能憑空想象,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實現(xiàn)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jù)、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

  繼續(xù)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保障公平正義。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重頭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加快建立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會提出了諸多推進司法改革的措施,如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建立審判權與執(zhí)行權分離機制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為實現(xiàn)司法公正乃至社會公正提供有效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180多項重要的改革舉措,涵蓋了依法治國各個方面。只要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全面部署,堅定法治道路,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實施,就一定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