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劉穎余-正文
一部戲和一座城
——觀《邯鄲記》記
劉穎余
//8858151.com2017-12-25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到廣州不下十次,但要說對這個城市的認識,也的確只是泛泛而已。

  借“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文化采訪線工程采風活動”之機,重返廣州,心情多了份鄭重,卻也格外忐忑。我是不太相信“一日看盡兩千年”的說法的,我亦沒有那樣的慧眼。我始終以為,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質(zhì),除非長時間浸染其中,否則是并不容易看得清楚說得明白的。對于廣州,我連異鄉(xiāng)人都不是,我只是一個路過的人,雖然本能上,我是那么喜歡這座城市,喜歡它的熱鬧、生鮮,喜歡它的煙火氣息和勃勃生機。

  采風活動以游覽南越王墓博物館始,以觀看話劇《邯鄲記》終,這樣的安排從古到今,古中有今,今中有古,亦古亦今,或許也是東道主的一番用心和美意,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副總編周建平開玩笑說,從看一座墳墓開始,擔心有點不吉利,但周總顯然過慮了。這畢竟不是一座普通的墳墓。我們無從想象兩千年前廣州的樣子,但透過南越王的金縷玉衣,也大致可以想見廣州曾有的繁華。

  而至于此次活動的壓軸大戲——觀看話劇《邯鄲記》,我本沒抱太高的期望,但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

  演出在著名的廣州大劇院上演。據(jù)介紹,這是廣州新中軸線上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曾被外媒評為“世界十大歌劇院”“世界最壯觀劇院”“全球最美音樂廳”。但奇怪的是,這座外形如兩塊靈石的建筑看起來似乎有些低調(diào),連外部燈光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璀璨炫目,直到演出開始,置身其中,耳目所及,我們才感到它所獲得的贊譽原來并非虛幻;蛟S,這也正是一種“廣州式”的低調(diào)吧。

  話劇《邯鄲記》取材于湯顯祖名作《邯鄲記》,是“臨川四夢”中的最后一夢,也是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出劇作。說的是,窮困潦倒的書生盧生在邯鄲的一個小客店遇到清遠道人,盧生抱怨自己命運不濟,清遠道人給他一個瓷枕入睡。盧生在夢中經(jīng)歷了一連串宦海風波,五十余年人我是非,一夢醒來,店小二為他們準備的黃粱飯尚未煮熟。

  故事過于久遠,而且早已有昆曲名劇在前,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廣話”(廣州話劇藝術(shù)中心)版的演出大受歡迎,能容納近2000人的劇院座無虛席,自始至終,觀眾投入其中,笑聲、掌聲、歡呼聲不斷,幾乎沒有聽到手機鈴聲,也很少有人看手機或來回走動。謝幕時,觀眾的情緒達到高潮,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鼓掌。最后,一名演員拿著話筒說了聲,“請關(guān)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再次引起全場的笑聲和掌聲。

  “廣話”版的《邯鄲記》為什么那么受歡迎?以一個普通的觀眾眼光,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它的創(chuàng)新。李漁說:“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薄靶,即奇之別名也。”《邯鄲記》的新,首先在于它拋開了傳統(tǒng)的“抨擊科舉官場制度”之說,用“清遠道人”(湯顯祖的號)替代了原來的“呂洞賓”來度化盧生,充滿了“人生自渡”的哲學詩意,與當代人普遍面臨的人生困境不謀而合。在此基礎上,改編者又加上了許多現(xiàn)代語匯,不僅讓觀眾感覺親近,好看好玩,而且還很容易產(chǎn)生代入感,達成某種人生自況。

  “好的戲劇可以讓我們讀到別人的人生,提供一面可以反觀自己人生的鏡子!痹搫【巹⊥躞泐E曾如是說,至少在這部戲上,她是做到了。

  演出中,演員口中經(jīng)常令人驚奇地蹦出各種現(xiàn)代段子。如“我是要去死,還是舒服死”,“官有兩張口,一張唯唯諾諾,一張發(fā)號施令”;“人有兩張臉,一張變好,一張變態(tài)”,“生活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甚至在演出的最后,盧生還出來了一個私生子,叫“盧野生”,這也是演出中笑聲最爆的一次。庸俗嗎?似乎有點,但我又覺得無傷大雅,只是和觀眾逗個悶子而已(原著中盧生也有8個兒子)。我并不覺得這是惡搞,或者過分娛樂化。因為全劇自始至終洋溢著對經(jīng)典的尊重和敬畏,無論是音樂、唱詞、服裝、舞美,造型,都嚴謹有加,格外考究,有寫意,有浮華,有留白,有渲染,亦淡雅,亦濃艷,古韻悠悠,余音裊裊,中國氣派依然十足。

  黃粱一夢夢醒難,欲度他人先自度!皬V話”版的《邯鄲記》致敬了經(jīng)典,回望了經(jīng)典,但又沒有背叛經(jīng)典,解構(gòu)經(jīng)典。誠如創(chuàng)編者自陳,他們沒有騎在巨人的背上胡作非為,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歌且舞。這是一次致敬,更是一種探索,是一種“廣州式”的探索。

  不好意思,我再次談到了“廣州式”這個概念。因為我覺得,戲如人生,由一部戲的編創(chuàng),也大約看出這座城市的精神品質(zhì):有開放的視野,有包容的胸懷,有為天下先的果敢,有敏于行的實干精神,又有訥于言的低調(diào),有沉甸甸的家國情懷,也有對日常世俗生活的熱愛……

  廣州離邯鄲很遠,離北京更遠。對廣州,我依然是路人,是過客,但因為一部戲,我更加了解了這座遙遠的城市。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