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滾動-正文
從“基礎性”到“決定性”
//8858151.com2013-11-25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

  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為此,必須按《決定》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明晰政府與市場的不同職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表明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力量在市場,政府應該是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主體。政府的職能要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上來,主要通過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激發(fā)社會成員創(chuàng)造財富的積極性,增強經濟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轉變政府職能要求正確處理好集中與分散決策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傳統(tǒng)體制高度集中的弊端雖然被認識,但一些認識誤區(qū)依然影響深遠,科學決策和執(zhí)行存在多種約束條件,如信息對稱與否、利益取向是否“一致”、決策目標是多重還是“單一”的、長期決策還是短期決策等等。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分散決策,但政府卻存在很強的“集中偏好”,就難于根據(jù)走向市場經濟的實際進程切實轉變職能,反而會把不適當?shù)臎Q策“強加”給市場,甚至代替市場選擇。這顯然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明確了政府與市場的不同職能,政府要引導產業(yè)的升級發(fā)展,就會避免直接干預,盡量通過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來實現(xiàn)促進產業(yè)升級的目標。

  第二,轉變政府職能,必須加強政府公共服務。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實現(xiàn)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闭畱斨⒁詸嗬健C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立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發(fā)揮政府積極職能、防范市場失靈的重要內容。市場經濟優(yōu)勝劣汰的規(guī)律,決定了市場在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會產生許多失敗的被淘汰者。而即使是市場競爭的優(yōu)勝者,有時也難免因為天災人禍的影響而遭遇難以為繼的危機。

  公平的保障體系能夠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免除后顧之憂,促進市場經濟的和諧健康發(fā)展。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建設主體是政府。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中,政府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這與其公共職能的定位高度相關。

  第三,轉變政府職能,必須以建設法治政府為導向,落實放權、限權、分權。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jié)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guī)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落實這些放權要求,有利于調動社會的積極性,有利于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

  此外,必須通過法治的手段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為此,《決定》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的要義在于限制公權、保障公民權利!稕Q定》指出: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各級人民代表能夠依法對行政權力進行監(jiān)督,通過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的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進一步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

  總之,只有通過真正地落實法治,才能杜絕公權力越位、缺位、錯位情況的發(fā)生,促進政府職能的有效轉變,將權力關進籠子,進而才能真正做到充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

 。ㄗ髡邽橹袊洕w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

  主題延伸

  逆市場配置資源的典型案例

  計劃經濟的特點是通過計劃等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因此效率低下。國內外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全社會市場需求的千變萬化不是機械的計劃所能應對的,行政手段越俎代庖只會帶來巨大的浪費和嚴重的低效率。茲舉幾個逆市場配置資源的典型案例。

  “沈變”“沈冶”比鄰難通商

  上世紀50年代,沈陽有兩個相鄰的工廠,一個叫沈陽變壓器廠,一個叫沈陽冶煉廠,這兩個都是政府行政主導,變壓器廠需要大量的銅,由主管的一機部從云南等地調到沈陽。冶煉廠生產的銅由冶金部從沈陽調往全國各地。一墻之隔的兩個廠由于行政主導,沒有市場,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順便再舉一個例子,上海的一家企業(yè)為了在夏天給車間工作的工人降溫申請買鼓風機,經過七個部門審批,待審批完畢,夏天都已經過去了。

  捷克的“拔佳”皮鞋現(xiàn)象

  1986年,我率領國家體改委代表團考察了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的體制改革,我問匈牙利主管計劃工作的副總理:你們?yōu)槭裁匆∠噶钚杂媱?他回答說:“我們國家計劃局按照平衡表編制指令性計劃,但執(zhí)行的結果,有的完成了百分之五百,有的只完成了百分之十,但誰都沒有責任,說明這種計劃是主觀主義的,脫離實際的!

  捷克的“拔佳”皮鞋是名牌產品,但后來搞了計劃經濟,就沒有名牌了。因為國家計劃部門按照全國人口1600萬人(當時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一個國家)每人兩雙皮鞋做計劃,計劃執(zhí)行結果是,老百姓需要的沒有生產,而生產出來的往往沒有人買,一方面滿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積壓。道理很簡單,皮鞋的需求多種多樣,個性化很強,男人與女人不一樣,大人和小孩不一樣,城里和農村不一樣,國家計劃部門憑主觀編制計劃,生產部門按產值高的安排生產,產需嚴重脫節(jié),其結果造成的資源浪費是可想而知的。(高尚全)

1 2 3 共3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