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時評-正文
保護隱私,彰顯對貧困生人文關懷
王恩奎
//8858151.com2016-11-18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云南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其中規(guī)定,評議認定不得要求申請認定學生在公開場合陳述申請理由。(11月16日《春城晚報》)

  學生為拿到助學金,往往被要求在公開場合陳述申請理由,這被網(wǎng)友稱為“比慘大會”。云南要求保護學生隱私,禁開這樣的大會,這個規(guī)定充滿人性化的溫度。

  長期以來,在學校助學金的認定中,在認定貧困生資格的過程中,為了彰顯“公開公平”,要求每位提交申請的學生除了上交貧困認定材料外,還要公開陳述,在同學面前將自己貧困的家境和盤托出。據(jù)媒體報道,今年9月,昆明某大學曾因公開投票選舉貧困生比拼“誰更慘”而引起爭議。

  的確,如今各高校都設有針對貧困生的助學金,但由于“僧多粥少”,到底誰才是最需要的人,成了高校、各個學院及輔導員的頭疼事。

  在校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高校、輔導員不可能到每一個貧困生的老家去調(diào)查他們的家庭實際情況,而學生提交的貧困證明也時有造假案例曝光,如何真實確定學生貧困狀況的確存在一定困難。

  為了保證助學金公平公正發(fā)放,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學校對此進行把關不可缺少。但貧困也屬于人的一種隱私,關乎人格尊嚴和權益,也需要保護。尤其是貧困學生在成長中遭遇各種壓力,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學校采取“比慘大會”“比窮演講”等方式來確定實情,無疑是讓本已飽受壓力的貧困生當眾自揭傷疤,不僅有違助學金發(fā)放的初衷,也讓真正家庭貧困的學生心理很受挫。

  貧窮不可恥,但是對窮人的境遇無動于衷甚至取笑就很可恥。貧困生有什么,除了學識就只有尊嚴了,爭的就是那一口不服輸?shù)臍,把他們的尊嚴毀掉其實也是在毀掉他們的希望?/P>

  甚至,這種方法還可能起到反作用。為了不讓家庭隱私暴露在其他人面前,有的貧困生極有可能放棄貧困生認定資格,不參與“比慘大會”;相反,一些家境并不差的大學生,可能不在乎這種尊嚴,極有可能積極、主動上臺“比窮”“訴苦”。

  如此一來,得到幫扶的人可能是并非是真正需要幫扶的,反而會漏掉真正的貧困大學生。

  貧困生認定一直是一項比較難的工作,追求公平公正當然應該,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加細膩、更加人性化。

  這就需要高校和輔導員多做一些細致的工作,多走訪,多在平時觀察、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一般來說,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校消費狀況,是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直接、真實反映。

  而且,大學生相互之間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家庭經(jīng)濟狀況,只要幫扶信息公開透明,暢通舉報渠道,就能有效預防不符合條件的學生評上貧困生。

  但愿更多地方的高校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多些人性化的認定方法,少些簡單粗暴的“公平過度”“透明過度”。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