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時評-正文
莫讓“游而不學”游離監(jiān)管之外
吳江
//8858151.com2016-07-09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李法明 漫畫

  暑假期間,出境游學成為旅行機構推薦的重點,但出境游學只“游”不“學”的不在少數(shù)。留學體驗類項目往往容易陷入走馬觀花的尷尬處境,有些海外游學“游”多“學”少,而且“游”和“學”兩個方面安排的課程和活動質量都不夠高,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會感到出國游學的收獲往往達不到預期。(《南方都市報》7月4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不僅能拓展人的視野,更是對一個人全方位能力的歷練,而這些歷練和經(jīng)驗在書本中或校園里并不容易獲得。從這個意義上說,旅行的教育價值,實在不容低估。而暑期旅游市場中的游學熱,自然也有其存在即合理的成分。無論如何,如果說“游學”完全是忽悠,孩子出去轉上一圈,啥經(jīng)驗也長不了,恐怕也并非事實。不僅如此,對于學生們而言,假期出去走走,通過旅行的方式開拓眼界,積累社會經(jīng)驗,也的確是難得的機會。針對這一需求推出的“游學”產(chǎn)品,應該說也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

  不過,既然叫做“游學”,雖然與“旅游”僅僅是一字之差,但顯然應當有別于通常意義上的旅游。從這些游學產(chǎn)品打出的名號看,“頂尖美國童子軍夏令營”、“15天英語游學夏令營”, 的確也不難看出“游”中對于“學”的關注與側重,并因此標上更高的價格。

  然而,現(xiàn)實中,相當數(shù)量的“游學”產(chǎn)品,并不能名至實歸,往往是宣傳時將行程的教育價值與意義講得天花亂墜,實際行程中卻與普通的旅游并無二致,甚至以“游學”為名強制推銷收費項目;至于一些所謂的“名校游”,更是完全成了走馬觀花式的校園觀光,“游而不學”,并無任何對于名校文化的體驗,更無與名校名師的交流,如此“游學”,顯然是徒有虛名。

  同樣是“游學”,國外不少類似活動更注重的是體驗和參與,甚至也不是非要“遠游”才算是“游學”,各種主題鮮明的夏令營,早已是最簡單也最有內容的“游學”方式。例如,喜歡音樂的孩子,可以參加森林音樂夏令營,在環(huán)境幽僻的森林中,生活一段時間,一邊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一邊共同創(chuàng)造演奏和體會音樂之美。這樣有實質內容的“游學”活動,費用并不算高,但對學生們而言,卻是真正難能可貴的一種體驗。

  相形之下,由旅游公司隨便包裝,并脫胎于旅游產(chǎn)業(yè)的國內一些“游學”產(chǎn)品,顯然難以具備真正的“游學”內涵。再加上“游學”產(chǎn)品定義得模棱兩可與疏于監(jiān)管,呈現(xiàn)出更多的亂象,也就并不意外了。

  “游學”對于學生的成長,當然不無裨益,但“游學”市場本身更需引導和規(guī)范,只有真正將教育的價值與內涵融入,“游學”才算是名至實歸。否則的話,假如僅僅是給旅游產(chǎn)品換個包裝“高價售賣”,所謂“游學”,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