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旅游觀察】“窮游”,也許沒有真相
歐陽
//8858151.com2016-03-27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有“窮游”者描述,在翻山越嶺終于看到心中向往的風景時,美麗與震撼會刻骨銘心!

  也有放棄者告知:“那些編出很好故事和圖影現身朋友圈的人往往是虛榮作祟”,精彩后面有難言的不爽。

  進入3月,關于“窮游”的話題又熱絡起來,起因是某媒體講述到的一則“窮游”體驗,滋擾加身的主人公親歷仿佛是在勸誡人們:“窮游”不宜。

  而另一則90后男孩200多天“窮游”71城的故事,卻“有圖有真相”地呈現了儼然相反的事實:挑戰(zhàn)和夢想時時相伴的旅程中,迎接他的是太多美好的感受和驚喜。就那些躍躍欲試的家伙們而言,從中發(fā)掘出來的信息中一定充滿陽光。

  不僅如此,連一些隔岸觀火的有識之士也忍不住指手畫腳,是與非各執(zhí)一詞,甚至討論起旅行之偉大意義之類……

  多彩的傳說

  世界很大,很多人都想去看看。

  如果財力充盈而自己又愿意,自然可以買到適意抑或還舒心的服務,而財力不支持,又或者喜歡依仗自身能力行游天下以滿足看世界的欲望,那么不二的選擇應當就是大多數人心目中如傳說一般的“窮游”了。

  實際上對另一些人來說,“窮游”并非傳說。打開網絡,除去專門營生“窮游”的網站外,各種“窮游”的故事琳瑯滿目,有老夫婦省錢無數暢游世界,也有學生輩背包搭車遠足千里,諸如此類。

  據說,所謂“窮游”,通常的理解是花更少的錢游歷更多的地方,這對喜歡旅游的人來說,本身就充滿了魅惑。不僅如此,在各式各樣的“窮游”講述中,更勾起心緒的不是景色,而是旅程中隨時可能會遇到的事件以及與之相伴的心動,像荒野搭車的感懷、異域他人臥榻之側的沙發(fā)安臥,還有青年旅店陌生人傳神的敘說,等等,“窮游”路上,騎行、徒步、拼房、搭帳篷——各種降低開銷的行為都被賦予了意義。

  大體而言,“窮游”更多的情形下專屬于年輕人。對遠離年輕歲月,又沒有“窮游”經歷的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景觀是昔時的法國世界杯。彼時眾多青年背著睡袋,甚至帶著面包奔赴賽區(qū),在也許悲戚、也許狂歡的夜晚之后,就露宿在街邊的馬路上。這應該算“窮游”吧?和國內旅行社所謂的(體育盛會)豪華游比較,撇開金錢的節(jié)省,魅力孰大孰小呢?

  有“窮游”者描述,不只在旅程中會有眾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翻山越嶺終于看到心中向往的風景時,美麗與震撼會刻骨銘心!

  也許吧。在廈門念大學、曾經計劃假期“窮游”卻未成行的壯壯說,放棄的原因是有經驗的女同學告知:除非有女士低胸服飾相伴,否則搭車艱難。此外還勸誡他說,“那些編出很好故事和圖影現身朋友圈的人往往是虛榮作祟”,精彩后面有難言的不爽。

  假如所指是奢華的順心和簡樸的窘迫,恐怕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好的故事,壞的感受,無論是否親歷,經過講述人精選,然后再加入你自己的想象,這些遮蔽了真相的敘事,不管是不是還會吸引你,都真的會演繹成傳說。觀景不如聽景,還記得嗎?

  然而,不管怎么說,“窮游”是多彩的,沒有必要將其限定在一種模式下指手畫腳。

  別樣的體驗

  有些人將“窮游”定義為這兩年出現的新生事物,順道還提出了監(jiān)管問題。這讓人有些意外,不知道個人出行應該怎么個監(jiān)管法。

  在看到這種呼吁之前,我一直以為“窮游”是舶來品,英文里面有個詞Hitchhiker(至少應該有幾十年歷史了),意思就是“搭便車的旅行者”,這大概和“窮游”所指無異,不知道國外是否有專門監(jiān)督管理Hitchhiker的法規(guī)。

  恕在下無知,想當然地認為“窮游”和旅行團組織的活動在奔赴景觀目的地和行路方式上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即便是流浪漢裝束前往,那也是公路、鐵路上的安分人,絕不會一路打砸搶狂奔——這顯然到不了目的地,至于路上的壞人,“窮游”者不去,他就不在哪里行走了?

  雖然咱不太清楚旅行的意義,但增加見聞和飽覽河山、體察風情、增長見識一定是有的,從這個主觀體驗的角度分析,客觀說,跟旅行團和個人克服艱難險阻獨行,不僅眼中的風物不同,旅行感悟也會有本質的區(qū)別。

  四海皆為驛站,沿途都是風景。這是圈點、畫地、趕場的旅行團體會不到的。更重要的是,“窮游”需要自己去面對路上的所有問題,坦途、逆境都會給您增加見聞和增長閱歷帶來助益,這樣的體驗,旅行團經歷難以獲得,說不定這些經歷會成為您價值觀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未可知,讀人、對事的眼界和態(tài)度很可能都會發(fā)生變化。

  正是這些別樣的體驗,將一些財力并不窘困,但更愿意自己去面對挑戰(zhàn),更想觸摸多樣人生的心智,拽進了“窮游”隊伍。今年行將大學畢業(yè)的阿絡說,他北京一個家境寬裕的朋友去年就試圖組織一些朋友“窮游”,結果誰也沒去,但這并沒有攔住他。獨自上路后經網絡和青年旅店他找到了兩個同伙,一路上朋友圈中看到的哥幾個簡樸昂揚,為了節(jié)省開支,不惜凌晨四點起身,為的是翻越景點收費的墻。然而,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高興就溜走了。然后朋友圈就沒了消息,到底為什么呢?直到回來,也沒問出個究竟。

  像所有的事物一樣,“窮游”也是多種多樣的,您可能會遇到似曾相識的人,也可能會遇到惡心的事。在這些不確定的因素之外,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您的體驗絕對是不一樣的,和別的“窮游”故事不同,和家里熟悉環(huán)境下積累的判斷標準也不一樣,“窮游”刻下的痕跡說不定會挑戰(zhàn)您保有的價值體系。

  樂者獨行

  相信有不少人在內心深處將旅行定義為緊張勞頓后的懈怠放松。

  想象一下,“富游”的您躺在海邊的沙粒上,懶散地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很舒坦,不是嗎?這種時候看見一個流浪漢模樣的漢子就在您身邊,您會教育他嗎?比如說些關于價值觀的道理:勤奮工作,掙錢,買別墅,然后“像我一樣”在這里享受陽光。

  問題是,如果他回答您,他現在就躺在海邊享受陽光,您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旅行不是有錢人獨享的權利,沒錢陽光一樣會惠顧。

  反過來說,如果您已經有別墅了,還會流浪漢一樣躺在沙灘上嗎?顯然不會。

  再來說“窮游”,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像只花兩萬元就“游遍中國71個城市”的90后小伙那么幸運,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際遇悲催的故事,像遭“性侵”的白領那樣。

  在這些故事里,讓人羨慕、讓人激憤的情節(jié)實際上往往和旅游本身沒有太大關系,留您當沙發(fā)客的“熱心人”,需要您付出交換免費食宿的“奸商”,即便是占便宜的司機,您不出現,他們也一直在那里,和您沒關系,這些都是旅游之外的事。退一步想,耶穌身邊有猶大,納粹里面有辛德勒,焉能因噎廢食?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馬路上車禍不斷,那就不開車了嗎?還是說干脆汽車都別生產了?先不說故事的真假,用個別事件來說事兒,顯然是腦袋有點不清醒了。

  回到“窮游”,流浪漢躺在沙灘上一樣也很愜意。生活的旅程中,是關注景色,是傾倒風情,還是沉迷“與人奮斗”,這些都是個人的好惡,為什么非要用苦樂、安危來定義完全不同的心理訴求呢?“窮游”何嘗不是如此?!

  “窮游”,也許沒有真相,既然年輕,就去做喜歡的事吧。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