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立足本土融入實踐才能做好“中國學問”
胡宇齊
//8858151.com2016-05-20來源: 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代中國,呼喚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本土、自主生長,深度融入中國實踐,積極發(fā)展文明成果,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解碼中國,讀懂西方道路之外的另一種可能,其意義并不限于一國,而將惠及整個人類文明。

  “一個沒有發(fā)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5月17日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開篇即點明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哲學社會科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這早就為我國發(fā)展歷程所證明。

  近代中國,山河破碎,受盡屈辱。中華兒女上下求索,各種道路都探求了碰壁了,各種主張都出場了破滅了。多少英雄飲恨蒼天,多少豪杰壯志難酬——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如東方日出般,照亮了民族救亡、國家重生的道路。

  30多年前,體制僵化,缺乏活力。如果再不改變,繼續(xù)從本本出發(fā),我們國家就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幸好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辯清了思想路線,在風雷激蕩中解開了民族復興的關鍵密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足以給人啟迪;赝麡I(yè)已走過的道路,每一次契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創(chuàng)新,都會引領我們的事業(yè)進入新的天地。而事業(yè)前進的每一步,也都呼喚著理論創(chuàng)新。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jīng)歷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著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樣的歷史階段,呼喚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本土、自主生長,深度融入中國實踐,積極發(fā)展文明成果,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

  一項前無古人的實踐,對于理論創(chuàng)新、學術繁榮而言,既提供了空間,也提出了要求。中國的模式,“激發(fā)了世界關于制度的豐富想象”;中國的現(xiàn)實,擊碎了“歷史終結論”等理論預判;中國的發(fā)展,早就超越了西方經(jīng)驗、理論和話語的闡釋能力。實踐證明,西方對中國的預測幾乎都是錯的。經(jīng)過金融危機的蕭條、顏色革命的混亂、難民危機的傷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解決現(xiàn)實能力的問題,轉而尋找新的“解藥”。理論空白亟須研究填補,人類發(fā)展需要理論引領。解碼中國,讀懂西方道路之外的另一種可能,其意義并不限于一國,而將惠及整個人類文明。機遇與挑戰(zhàn)交織,構建中國式話語體系正逢大好時代。

  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chuàng)新的結果。能否在中國大地上尋找到更溫和、更包容的智慧,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能否認識到中國的獨特性。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蹦壳埃覈軐W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不斷健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不必諱言,“西方中心論”還頗有市場,很多理論工作者仍是西方話語體系的囚徒。所謂“西方概念的流行并不是因為它好,而是因為強!比羰且晃断髯氵m履,以西方話語解說中國現(xiàn)實,甚至認為中國處處不如別人,無疑是南轅北轍。以中國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改革發(fā)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做好“中國學問”,應當成為每一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立場與追求。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體現(xiàn)繼承性、民族性,首先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胺操F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卑l(fā)展、運用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將之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發(fā)展參差不齊,不同群體訴求多樣,所包含的實際也必然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在這樣的語境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必須以更廣的視野,更深的程度,走進田野,融入人民,回應好時代課題和人民需求。中華文化綿延數(shù)千年,我們腳下的土地,曾經(jīng)孕育出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思辨,長期在世界文明發(fā)展歷程中獨領風騷,至今仍散發(fā)著光芒。從中汲取文化養(yǎng)分,“師古而不泥古”,哲學社會科學才會擁有厚重的民族底色。

  哲人說,歷史中有屬于未來的東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從熱火朝天的廣闊實踐里,從致力復興的民族壯歌里,當代人能否尋找到解釋當下、啟發(fā)未來的思想?能否讓中國讀懂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能否繼續(xù)在種種約束條件下,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通往理想境界之路?我們孜孜以求,我們翹首以盼。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