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2016中國電影,從400億元出發(fā)
張焱
//8858151.com2016-01-05來源: 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2015年的中國電影,值得銘記。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票房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日晚,2015年票房總收入累計突破400億大關,中國電影產業(yè)首次邁入“4字頭的時代”。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37.2億元,進口影片票房163.3億元,全年城市影院票房觀影11.4億人次。一系列的單片票房成績和單月票房成績紀錄被打破,讓人們一次又一次感嘆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熱。

  票房的火爆首先來源于銀幕數的增長。大批新建影院的開張,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新增銀幕激發(fā)了當地的觀影熱情,這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講是一個極大的蓄能,增加了整體票房的入賬。其次,百度旗下的百度糯米、阿里旗下的淘寶電影、騰訊旗下的微票兒以及美團、貓眼、大眾電影、豆瓣等互聯網企業(yè)殺入電影票務市場,自掏腰包降價促銷。正是在價格戰(zhàn)的背景下,看電影不再是奢侈消費,觀眾進電影院觀影的習慣也在逐步養(yǎng)成中。

  說到國產電影,有一個詞不得不提——IP,這是指某項知識產權及其潛在的資產開發(fā)性。有人說,2015年是中國電影的“IP元年”,無數熱門IP被改編,小說如《狼圖騰》《尋龍訣》《道士下山》等,綜藝如《奔跑吧,兄弟》等,漫畫如《滾蛋吧,腫瘤君》等。IP概念如此火熱,以至于阿里影業(yè)副總裁在某次會議上稱,今后將不再需要專業(yè)編劇,一部電影只要有熱門概念、強大的明星陣容,就存在逆襲可能性。話雖偏頗,卻是當下現狀的幾分寫照。理性分析,一個好的既有概念并不是電影成功的所有保證,在IP大旗下口碑、票房失利的作品也有不少。電影創(chuàng)作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大數據、知名IP并不意味著有心靈的震撼和對現實的觀照,也代替不了藝術創(chuàng)作。只有情感才是美學永恒的源泉,才能引發(fā)最廣泛的觀眾共鳴,在IP熱之下重新找回質樸的情感表達與誠懇的敘事方式,是2016年中國電影界面臨的新課題。

  目前,電影界新舊更迭已經日漸明顯,大導演、大制作不再是票房的保證,新人新作反而給人驚喜不斷,《捉妖記》《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票房大熱的影片都是年輕導演的處女作。這種電影市場新秩序的構建,契合了創(chuàng)新社會的主題,推出了一系列更類型化、年輕化、互聯網化的電影作品,展現了青年導演的力量。毫無疑問,新生力量是中國電影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青年電影人才,對推動整個電影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意義重大。

  站在400億元的票房臺階之上,中國電影的2016年已經到來,近在眼前的賀歲檔已有《神探夏洛克》《小門神》《美人魚》《師父》等多部影片等待著開啟票房的廝殺。而在延續(xù)2015年電影市場的溫度下,繁榮中國電影還有很多的事要做,提升高速增長后的品質因素,克服電影創(chuàng)作類型較為單一、同質化傾向,邁向中國電影更有質量、發(fā)展更快的黃金時期,從一個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轉變,需要電影人和觀影人的共同努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