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最好的學校要招最好的學生?
李鎮(zhèn)西
//8858151.com2016-04-21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為什么所有一流醫(y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學招收的卻是最好教的學生?誰能回答我?誰又能破解這個難題?而破解這個難題,也許是中國基礎教育走向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希望所在。

 。ㄒ唬

  如果我問:“為什么最好的醫(y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估計人們的答案是一致的:“一流的醫(yī)院條件最優(yōu)越,設備最先進,醫(yī)術最高明,所以誰家有了危重病人或絕癥患者,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那些響當當的著名醫(yī)院著名醫(yī)生啦!”

  的確,每個地區(qū)“最!钡尼t(yī)院收治的都是其他醫(yī)院難以治好的病人。老百姓看中的是這些醫(yī)院里的名醫(yī),而所有名醫(yī)之所以是“名醫(yī)”,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治最難治的病人。這是所有名醫(yī)的價值和尊嚴所在。

  那么教育呢?眾所周知,至少就中學而言,全國所有高升學率的名校,無一例外的又是當地高密集高壟斷的“優(yōu)質生源”學校。這種現象其實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了;但和醫(yī)院一比,我們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兒?難道名校和名教師的價值和尊嚴就是靠教“好教”的學生體現出來的嗎?

  醫(yī)療和教育當然有各自的特點,但就從業(yè)者的專業(yè)含量與職業(yè)尊嚴來說,應該有相通之處,那就是面對的職業(yè)對象(病人或學生)越難(難治或難教),對從業(yè)者(醫(yī)生或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要求就越高。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所有一流醫(y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而幾乎所有一流的中學招收的卻是最好教的學生!

 。ǘ

  什么叫“好教”?我們似乎還先得界定一下“優(yōu)秀生”的含義。簡單地說,所謂“優(yōu)秀生”是指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但“品”太抽象,無法量化,因此通常人們說的“優(yōu)秀生”往往指的是能夠用分數衡量的“尖子生”。這類學生不但考試成績優(yōu)異,而且往往天資聰穎。從升學的角度講,比起成績平平甚至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更容易在中考高考中成績優(yōu)異名列前茅,當然更“好教”。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名校招收的“尖子生”其實并不好教。正因為這些學生成績優(yōu)異,天資聰穎,所以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富挑戰(zhàn)性,所謂“高智商的學生需要高智商的教師”,因此“優(yōu)秀教師”教“優(yōu)秀學生”是理所當然的,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這個觀點貌似合理,隱含著的潛臺詞卻是,對天資平平的孩子和“后進生”的“提升”要容易得多,對教師的要求也不那么高,所以對一般學生來說,沒必要配備那么優(yōu)秀的教師,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就親耳聽一個名校校長對一普通學校的青年教師說:“你這么優(yōu)秀,卻在那樣的學校守著那樣的學生,說輕些是‘浪費人才’,說重些是‘糟蹋人才’!

  名優(yōu)教師教“尖子生”的價值當然不可否認。如果對名校的評價標準不是簡單地看其絕對的升學率和升學人數,而是看其學生的“增值幅度”,那么我們的確還不能簡單地說“優(yōu)秀學生”就更“好教”,因為“尖子生”已經很出眾,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讓其學好,而是讓其好上加好,出類拔萃。學生學習基礎越好,學習能力越強,學習天賦越高,“提升空間”也就越來越有限,教師讓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增值”就更加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說,優(yōu)秀的學生的確有其“難教”之處。

  但目前中國對基礎教育學校的評價標準,事實上大體還是以分數論英雄,以升學論成敗。拿這個標準衡量,“難教”的絕對是“后進生”,而不是“優(yōu)秀生”。以高考為例,在普通學校甚至薄弱學校,高一新生都是被各級名校一遍遍“淘汰”剩下的,這樣的學校三年后哪怕有一個學生考上大學都非常困難,如果考上了應該是“意外”或者說“奇跡”;而那些在招生中“掐尖”甚至是用“收割機”大面積收割最拔尖學生的名校,三年后學生“成建制”地考上清華北大,實在是理所當然。但是,我從來沒有聽見過一所“高考輝煌”的名校說過他們之所以“輝煌”,是因為生源好。

 。ㄈ

  我曾經在一流的重點中學教過書,也在普通中學教過書;我曾經教過生源最好的班——學校為升學競爭而辦的重點班(當然,名字不叫“重點班”而叫“實驗班”),也曾經帶生源一般的普通班,還帶過集中了許多“差生”的“后進班”。如果以升學率的標準來看,教普通班和“后進班”顯然比教“實驗班”不知要吃力多少倍——前者往往事半功倍,而后者往往“事倍”還未必“功半”。因此,普通學生和“后進生”遠遠比優(yōu)秀生更考驗教師的綜合素質。

  有人可能會以“因材施教”來肯定“好學校招好學生”的正當性。可我要說,如果是大學這樣做有其合理性,因為高等教育正是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天賦資質施以不同的專門教育,以培養(yǎng)出專門的人才,所以大學分為“一本”“二本”還有專科等等,這無可厚非。但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基礎教育。

  什么叫“基礎教育”?就是對所有適齡孩子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其基本屬性是公平與均衡。所謂“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體現在教師對同一學校同一班級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換句話說,“因材施教”四個字是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育藝術,而不是“招生政策”——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就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以“優(yōu)勝劣汰”的原則將學生“分流”到普通學校、重點學校、一流名校等擁有不同教育資源的學校。如果說靠市場生存的私立中小學搶招優(yōu)質生源情有可原的話,那么用公民納稅的錢所辦的公辦中小學也這樣做,實在是說不過去。憑什么要把本來屬于全民的公共優(yōu)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學校,讓少數“優(yōu)生”享受呢?這哪里是什么“因材施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教育不公!

  是的,如此“因材施教”已經嚴重遠離教育公正,使名校和普通學校、薄弱學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懸殊。因為有了大量的名師優(yōu)師,又招收了大量“優(yōu)質生源”,學校在升學率上自然每年都“再創(chuàng)新高”,這樣的學校的教師也自然憑著“突出的教學成果”有更多的評上名優(yōu)教師的機會,于是這樣的學校又吸引了更多的名師優(yōu)師和“優(yōu)質生源”;而普通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則留不住優(yōu)秀教師,“優(yōu)質生源”也往往流失,學校的升學率自然難以與那些名校相比,于是,想調離的教師越來越多,愿意在這樣學校就讀的優(yōu)秀學生越來越少……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且這種惡性循環(huán)還在繼續(xù)。更可怕的是,在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事實上是在默認甚至縱容這種惡性循環(huán)!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地方都出臺了許多遏制“擇校生”的文件和相關措施,但實際上“擇校生”現象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四)

  教育的良知告訴我們,所有孩子都需要優(yōu)秀教師,“后進生”更需要優(yōu)秀教師。只有能提升普通學生和后進生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只能教優(yōu)秀學生,他不是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

  我愿意重復一遍我的疑問:“為什么所有一流醫(yī)院收治的都是最難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學招收的卻是最好教的學生?”

  誰能回答我?誰又能破解這個難題?

  而破解這個難題,也許是中國基礎教育走向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希望所在。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