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程世杰:女大學生墜亡是媒體的道德審判
//8858151.com2016-01-05來源: 紅網
分享到:更多

  2016年1月1日上午8時許,新年的第一天,一個來自學校的電話打破了陳珍(化名)一家人的平靜。當天凌晨,她在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二年級就讀的妹妹陳佩(化名),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賓館墜樓,因傷勢過重去世。(1月4日澎湃新聞)

  大二女生陳佩墜樓的新聞成了微博的熱點話題,之所以能夠引起公眾這么強烈的反應,除了事件本身涉及命案之外,更有女大學生、與兩男開房、墜亡等極具話題性的關鍵詞在其中增力。微博的高熱度,源于媒體和公眾對于此事的高關注度,坦白來說,有多少人一看到新聞標題就把女生“直接判刑”了呢?毫不客氣的說,女大學生與人開房墜亡的事件滿足了國人所有的道德意淫一點不為過。

  事件伊始,公眾對于新聞的最初認識就是女生自身行為和道德不檢點,人們的關注點不再是女大學生死亡的原因和所謂的真相,而是將目光紛紛轉向死者本身的作風問題,而非事件本應的真實面目。公眾的情緒在集體審視的情況下被激發(fā)出來,女大學生成了人們口中的噱頭和玩笑談資,對她個人品格的惡意揣摩被爭相效仿,各種無端的猜測成了她可以死亡的理由。之所以會有如此洶涌的惡意猜測,除了人們對于新聞事件價值判斷的不準確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媒體的價值引導和輿論牽引,這一點從撰寫的新聞標題就可見其端倪。

  好題一半文,無恥一點說,媒體這次無疑是成功的,只是卻是另外一層并不光鮮的成功,成功挑起了一次輿論事件,初看此文者都會被媒體的道德審判所迷惑。媒體不去深究死亡原因,卻將女大學生的墜亡與二男開房有機聯(lián)合起來,并在未了解事實的情況下擅自將二者轉化為直接的因果關系,無形中就會給人一種女大學生因開房而罪有應得的認知錯覺。一個未名事實的女大學生,在不知因何而死的情況下,就被隱隱的指向為“作風不良”和“道德敗壞”的道德漩渦,與人開房就成了死有余辜的原罪?

  媒體在這起死亡事件中,在巧妙的誤導輿論,用極具傾向性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文字將女大學生宣判死刑,暗示品格的不道德和行為的不檢點是開房死亡的原因,而這一點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公眾全部接收了。事實上,開房或是與誰開房并不是墜亡的罪魁禍首,開房有可能是女大學生成為受害者的潛在誘因之一,但是開房的主動和被動導致的情況也不同。在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就將女大學生列為主動和兩男開房,這顯然也不是媒體應有的職業(yè)操守,更不是可以拿來賺取眼球的資本。網民的思想經不起這樣的側重引導,

  房間里發(fā)生了什么,除了死者和兩位男同學,旁人無從得知,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沒有權利判定別人的品格和行為,更沒有擅自判決和批判的理由,在面對充滿爭議和疑問的事件,媒體的眼中不應該只有情色和下體而罔顧最基本的事實。標題和內容的嚴重傾向性給了旁觀者們肆意發(fā)泄的借口,中國人歷來喜歡為死人說好話,但顯然這次沒有,媒體在這樣的道德審判中滿足了自身的快感,但喪失的不僅是道德底線,更是對新聞價值的褻瀆和職業(yè)操守的缺失。對于尸骨未寒的死者來說是一種侮辱,對于死者的家人也會造成一種無法磨滅的精神創(chuàng)傷。

  面對人們的質疑,媒體對于自己的惡意引導也并沒有顯示出足夠的悔改誠意,非但沒有給出理性的解釋,更有混淆視聽、借機炒作之意,本是一件應該得到同情的命案,媒體卻將女大學生墜亡作為博取眼球、贏得話題的熱門微博,如此的戲謔更不該出現(xiàn)在真相缺席之時。

  媒體不能宣判一個人的生死,更不能左右一個人的道德,在審判與被審判中,媒體的職業(yè)道德被消耗殆盡。

  文/程世杰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