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乾 羽:沒有寬進的自由,就難有嚴出的底氣
//8858151.com2015-08-11來源: 光明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在學生們抱怨大學課堂太“水”的時候,老師們也在被“水”困擾和折磨: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以及最終的培養(yǎng)質(zhì)量都在下降,看似還不錯的考試分數(shù)背后是老師降低了標準和要求,放了水。“學生為什么不愛學習,也和我們大學的畢業(yè)率太高有關系,既然大家都能畢業(yè),學生就會覺得學不學習無所謂!焙峡萍即髮W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彭美勛認為,應建立淘汰機制,通過“寬進嚴出”提高大學教育質(zhì)量。(8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大學之前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大學階段的學習才是專業(yè)學習。從功利的角度看,大學學習對日后工作起到?jīng)Q定作用,要想找到好工作必須更努力學習;而從興趣的角度看,大學學習不再需要樣樣精通、門門優(yōu)秀,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投入地學習?蛇z憾的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似乎再也沒有了以前學習的狀態(tài)和勁頭,他們?nèi)鄙偃琊囁瓶实那笾麄冞B按時上課的基本要求都可能做不到。60分萬歲,在時過境遷之后依然是大學生們的主旋律。不是不把分數(shù)當回事,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

  有人把原因歸結(jié)為學校的不負責任。如果老師和學校的標準可以提高一點,考核可以嚴格一點,大學生的日子就沒有這么好過,就會倒逼著大學生重拾書本、好好學習。正是太多老師把精力放在了課堂之外,才導致了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正是學校出于功利角度的縱容,才導致了學生失去了緊迫感。結(jié)果,在溫水煮青蛙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被廢了——他們不會再學習,他們?nèi)鄙賹W習的興趣和能力。這么說似乎是一針見血,但卻忘記了寬進嚴出才是一個完整的表達,只看其中的后一半必然不夠客觀全面。

  對于學校來說,要想做到嚴出其實非常容易,至少在技術層面上非常容易。只要在點名時嚴格一些,在考試時提高難度,在面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時痛下狠招,嚴出就可以順利實現(xiàn)。問題是,這種嚴出的后果是什么,學校單向的嚴出有什么影響和意義?這時,就需要站在錄取和畢業(yè)的角度看待問題,當高校的錄取依然是集中錄取而不是自主招生時,學校其實沒有實行嚴出的勇氣和機會。這就意味著,導致嚴出無法實現(xiàn)的根本成因,不是學校不夠嚴格,而是自主招生權還不夠。

  因為是集中錄取,學校和學生缺少充分的自由選擇權。理想中的自主招生其實是帶有雙向選擇性的招生,學?梢凿浫∽约簼M意的學生,學生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學校;學生可以獲得多個學校發(fā)出的錄取通知書,學?梢酝ㄟ^實際報到率檢驗辦學成果。顯然,集中錄取離此種自主招生還有很遠距離,這就導致學校所招收的學生未必是學校最滿意的,他們只是達到了學校的錄取線并且報考了學校,而學生所上的大學也未必是他們滿意的,錄取他們的學?赡懿皇堑谝恢驹福蛘咧皇欠䦶闹驹。這就為日后的學習懈怠埋下了伏筆。

  因為是集中錄取,學校的錄取指標是一種計劃指標,這些指標必須充分使用,也必須得到保證——通常只能增多不能減少。而產(chǎn)生這些指標的依據(jù),不僅僅是學校的辦學質(zhì)量和專業(yè)特色,還有學校的批次和規(guī)格,學校的畢業(yè)率和就業(yè)率。其中,一些量化標準被推崇,比如就業(yè)率——就業(yè)率過低的專業(yè)可能減少招生,甚至取消該專業(yè)。這就給學校造成了潛在壓力,他們?yōu)榱吮WC招生指標,必須順帶保證該專業(yè)的畢業(yè)和就業(yè)。當一個專業(yè)出現(xiàn)大量不能畢業(yè)的學生,學生的整體就業(yè)率受到影響時,這種嚴厲可能不被解讀為辦學認真,而是專業(yè)缺少競爭力。

  寬進嚴出,嚴出看似容易做到,其實很難。因為,之前不是寬進,學校沒有機會自主選擇學生,自由確定招生人數(shù)。作為一所學校,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整體的畢業(yè)率和就業(yè)率,然后才是個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討論寬進嚴出時,不宜把責任全部加在學校身上,他們有技術做到嚴出,但可能沒有底氣做出嚴出決定。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