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工”能否驅散作風“霧霾”?

 

  提著包包,走進丹棱鎮(zhèn)派出所,咨詢民警如何辦戶口。離開,返回,聽錄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訪測試情況表”,直送縣紀委監(jiān)察局。

  這是丹棱“挑刺工”的一次暗訪“挑刺”過程。丹棱縣紀委書記駱仕明透露,像李開鵬這樣的,他們“秘密”選聘了“挑刺工”40人。

  “這是一份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名單,即使‘單上有名’的人,相互間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挑刺工。”(5月19日 《華西都市報》)

 支持:將“挑刺”行動進行到底


要專挑梗在干群心中的刺

  “挑刺找茬”不是制造“刺頭”,而是發(fā)現(xiàn)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找準干群心中的“刺”。此次,通過暗地里“挑刺找茬”,一反“少栽花、多栽刺”的“好人主義”,刺槐作棒槌,專打堵在干群咽喉的“!,專挑長在干群心中的“刺”,專門暢通干群和諧的氛圍。


挑刺讓權力告別永遠長不大的撒嬌

  而這個在老百姓看來很正常更很有必要的“挑刺”活動,在某些官員的眼中卻成了“壓力大”,這也就是一些官員“權力長不大”最鮮明例子。權力不僅“長不大”,更是極愛“撒嬌”。監(jiān)督部門安排了這么多人明察暗訪,弄不好就會“陰溝里翻船”,這讓一貫高高在上,習慣于對群眾吆五喝六的某些官員“日子還怎么過”?



讓“挑刺工”職業(yè)化值得探索

  政治上無絲毫待遇,經(jīng)濟上無任何補償,有的只是義務,云里來風里去……試問有幾人愿意將挑刺行動進行到底?作風問題無小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離不開創(chuàng)新,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辦法跑在前頭, “三難”等作風病才永無出頭安寧之日。讓“挑刺工”職業(yè)化值得探索。

 

不能讓“挑刺”成為一場秀

  毋庸置疑,丹棱縣這一舉動旨在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讓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xiàn)象得到進一步的改進,以問題導向為原則,倒逼黨員干部主動作為、積極作為,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挑刺暗訪”固然是好,能否堅持多久,對于暗訪的結果在全縣通報了之后會不會不了了之,這些都尚無定論,要建立“挑刺暗訪”的長效機制,讓黨員干部自覺、自愿的改進作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而不能僅僅依靠一場秀。[詳細]

暗訪治理不宜常態(tài)化

  熱衷于暗訪并非上上之策,總讓人聯(lián)想到封建政治,感到未跳出人治思維的羈絆。暗訪正因為“暗”,才有過多的人為操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其公平性、公正性難以自證。治理“作風霧霾”,根本上要靠建立健全監(jiān)督體制機制。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搭建現(xiàn)場監(jiān)督平臺,把監(jiān)督置放在窗口前沿,使“心不在焉”的偷懶行為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得到制止。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讓群眾監(jiān)督真正成為改進作風的高能推進器,才是治本之策。 [詳細]

應當反思監(jiān)督短板成因

  縱觀我們平時的監(jiān)督,通行的做法一方面是在社會上聘請行風評議監(jiān)督員,還將他們的姓名和照片張掛公布。這些監(jiān)督員多是形式上的監(jiān)督員,評議會上也多是些和諧的好話,起不到真正的監(jiān)督作用。另一方面是對社會公布舉報電話,請群眾監(jiān)督。但沒有很好的反饋機制,而且有些群眾舉報還會落到被舉報單位或被舉報人手里,久而久之失去了社會公信力。此外,監(jiān)督員還存在本系統(tǒng)本單位監(jiān)督、下屬監(jiān)督上級現(xiàn)象,也造成監(jiān)督軟弱無效情形。[詳細]

上期話題



 質疑:“挑刺工”的工作方式值得商榷

 
“挑刺工”有劉德華的演技嗎?

  “挑刺工”只有通過喬裝改扮,才能不被待測者識別出來,得到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對待基層群眾的真實作風。不久前,劉德華在大陸拍攝電影《失孤》,他扮演的農(nóng)民工形象非常逼真以至于被當?shù)毓踩藛T驅趕?勺屓藫鷳n的是,丹棱縣“挑刺工”有劉德華的演技嗎?

“挑刺工”本身是病,不是藥

  “挑刺工”手握暗訪監(jiān)督大權,那誰又來給“挑刺工”挑刺呢?丹棱縣是一個只有16萬人口的小縣,各部門領導干部以及工作人員之間彼此熟悉,就算再輪換也都是熟面孔,如此下去,會不會你好我好大家好?“挑刺工”的40人名單只有兩個人知道,權力算不算過于集中?會不會滋生腐敗?“挑刺工”本身就是病,不是藥。

“挑刺風暴”不可能隨時隨地刮

  雖然“挑刺工”之間都是“單線聯(lián)系”,且實行暗訪人員、暗訪小組、暗訪對象“三抽簽”制度,一旦有人員身份暴露,立馬更換,但頻繁抽調人員,即使不會有“內鬼”,也很難避免一回生二回熟,很難杜絕各部門之間不會互通消息、城下結盟,制定“互不侵犯”協(xié)議,這樣“挑刺工”暗訪就會失去意義。

 普通群眾才是最好的“挑刺工”

 
與其秘密挑刺,不如廣開言路

  據(jù)悉,當?shù)卣畬⒃谶M一步完善“挑刺工”制度的基礎上,將挑刺“風暴”持續(xù)刮下去。這樣的制度善意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從更現(xiàn)實也更有效的層面來看,廣開言路,讓每個民眾自由挑刺比秘密挑刺要有智慧得多。當然,這需要制度層面的保障,要讓“挑刺”真正成為一項公民權利。

聘專人“挑刺”不如重視公眾反饋

  雖然權力對權力的監(jiān)督能立竿見影,但權利的參與才能發(fā)揮根本作用。作風好不好,官員庸不庸,公眾最有發(fā)言權。因為他們的感受最為真切,訴求最為強烈,改善的愿望也相當迫切。與其聘人專人挑刺,不如尊重公眾反饋,這是對權力監(jiān)督的根本出路,也是治庸最有效的辦法。

“挑刺工”的扮演者本該是廣大群眾

  在群眾手機都能錄音錄像的當下,與其大費周章的“保密”、“扮演”、“調換”,不如直接面向社會,讓所有群眾熟知糾風辦監(jiān)督舉報電話,把廣大群眾都變成政府工作的“挑刺工”。如此,不僅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繁瑣工作,也更容易形成長效機制,使干部作風得到徹底轉變。

 

 

 

 

   
  結語
 

  驅散作風“霧霾”,需從權力制約制度上入手,讓公務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成為常態(tài)警示,讓廣大人民群眾個個都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眼中的“挑刺工”,陽光理政之下,作風霧霾自然煙消云散。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