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我換號了”,你還知道“我”是騙子嗎?
喬木
//8858151.com2016-06-15來源: 紅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我換號了,敬請惠存”。先是以朋友名義通知換號,再要你“幫忙”。近日,有市民反映遭遇新型“換號騙術(shù)”:被騙子假冒自己,給手機里的聯(lián)系人發(fā)短信,聲稱換了新號碼,然后行騙被假冒者的朋友和親戚。警方提醒,這仍然屬于冒充熟人的電信詐騙,只不過又進行了“升級”,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市民群眾的通訊錄資料,冒充事主向其手機里的聯(lián)系人進行詐騙!皳Q號了,最好跟機主證實下!”(6月14日《廣州日報》)

  “我換號了,敬請惠存”,這是騙子們最新“研發(fā)”出來的電信詐騙手段,不過,可能騙子們也沒有想到,這種看似較為新型的“換號騙術(shù)”剛一“上市”,便被公眾和媒體曝光出來。并非是騙子不聰明,而是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擁有了越來越強烈的防騙意識。

  由于人們防騙意識的不斷增強,迫使騙子們不得不“與時俱進”,更新詐騙手段。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不論騙子們怎樣挖空心思地“研發(fā)”新騙術(shù),其實也無非都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老舊打法而已,只要公眾在心理上提高警惕,在行動上多加防范,便可輕易拆穿騙子們布下的迷局。正所謂,即使你“換號了”,但公眾依然能夠認出你就是個騙子。

  其實,與以往的騙術(shù)相比,“我換號了”這種騙術(shù)無非是多繞了一個“彎”而已,即繞開手機號碼持有者并冒用其身份對其通訊錄中的親友、同事實施詐騙。但不論怎么繞,有一點永遠都不會發(fā)生改變,那就是最終都會繞回到錢上,騙錢的理由也都是車禍了、賠錢了、被偷了等相對固定的幾種。

  這是騙子實施詐騙行為的基本套路,只要公眾保持理智與警醒,不輕信,重核實,其實騙子們就很難得手。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不會有人上當受騙了,騙子們之所以會熱衷于此道,那么就已經(jīng)說明,一定會有人掉進陷阱,也一定還會有人相信騙子最新“研發(fā)”出來的“我換號了”的騙術(shù)。

  筆者曾經(jīng)有過的一次經(jīng)歷很能說明問題。大約四五年前,筆者的頂頭上司出差丟了手機,騙子拿著他的手機給其通訊錄里面的1000多個號碼群發(fā)了短信,以手機欠費為名請求對方打入四百元話費,結(jié)果短短一天內(nèi),上當者就多達數(shù)十人,其中一位平日里看起來“很聰明”的基層領(lǐng)導還前后給打了兩次錢。其實這些人就犯了輕信、不核實的毛病。

  從這起事件或者還可冒昧揣測,即一旦騙子冒充上了領(lǐng)導干部的身份,其詐騙行為便往往更容易得手,因為領(lǐng)導干部的身份特殊,手中還握有權(quán)力,所以許多人不僅不會懷疑,甚至還會有人為此而感到慶幸,領(lǐng)導終于“看”到了自己。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騙子恐怕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們唯一的手段便是漫天撒網(wǎng),以期許碰上幾個迷迷糊糊的“冤大頭”,才有可能騙得出錢來。

  不論是“我換號了”,還是其他騙術(shù),只要人們能夠保持住內(nèi)心應(yīng)有的清醒與警惕,在行動上多加防范,那么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上當受騙了。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