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讓愛心接力常伴留守兒童
“少年志,夢未來”喜迎六一兒童節(jié)系列評論之十二
劉夏
//8858151.com2016-06-02來源: 未來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編者按:2015年6月1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全體代表并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chuàng)造。為深入宣傳黨對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要求和關懷,展現(xiàn)當代少年兒童的時代風貌和少先隊事業(yè)的新發(fā)展,未來網(wǎng)從5月26日起持續(xù)推出“六一”兒童節(jié)系列報道和評論,以期全社會共同為少年兒童成長成才努力,讓少年兒童能夠成長得更好。

  這幾年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心理孤獨、行為叛逆,甚至出現(xiàn)自殺、受侵害等極端事件,引發(fā)社會關注。同時,2015年6月份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發(fā)布的全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有17.56%的留守兒童表示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自己,22.6%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負面情緒相對明顯。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留守兒童的成長期,也是他們性格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期,如果這一時期出現(xiàn)心理方面的問題,將會影響孩子終身,由于其群體的龐大,更會影響到社會和諧發(fā)展。

  今天是兒童節(jié),青少年的節(jié)日。昨晚起,一項針對全國46萬學生的“多陪你10分鐘”公益活動在社交媒體被刷屏。這一活動召集了佟大為、何炅、張泉靈、何江等公眾人物聚在一起,分別為這些孩子講一個晚安故事,并在最后都道一句:“晚安,親愛的小孩。”

  這一公益活動被刷屏,是因為引起了社會的共鳴。確實,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但在這個已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陪伴已成為一種稀缺品。即使在城市生活的父母,都有加不完的班、出不完的差,不要說陪伴,周末和孩子吃一頓飯、晚上說一句“晚安”也很難做到。

  而對于6100多萬留守兒童而言,陪伴就更是他們每年望眼欲穿的奢侈品,生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學習得不到父母的教導,孤獨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中的一些人,因為缺乏父愛母愛,情感溝通的能力受到影響;因為家庭的言傳身教不夠,所以只能野蠻生長;因為從小就缺少安全感,性格漸趨孤僻閉塞。有調(diào)查顯示,留守還將會顯著增加農(nóng)村學生的抑郁風險,且隨著父母外出打工的情況不同而呈現(xiàn)出“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僅母親外出打工”>“僅父親外出打工”>“父母雙方在家”的趨勢。

  為讓少年兒童更好成長,特別是改善留守兒童群體狀況,政府一直在行動。1月27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委會議上專題研究了留守兒童問題,提出數(shù)千萬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安全健康成長,是家庭和政府、社會的共同責任。2月14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農(nóng)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多項推動解決留守兒童成長、教育、安全等方面的舉措。

  這些年來,我國各類社會公益組織在關注留守兒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大部分是以捐錢修蓋學校,或者捐一些書籍、學生用品等“硬件”方式支持;實際上對于留守兒童來說,需要更多是“軟件”,比如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情感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思,解決他們的實際瑣碎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多陪你10分鐘”公益活動匍一出來,就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引起了大家的感同身受。

  當然,這種陪伴和交流是多形式的,包括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也包括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的遠程網(wǎng)上交流,或者通過公眾人物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兒童以“陪伴”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做一時容易,做長久難,做深入更難,這正是目前關注留守兒童最需要的愛心接力。

  好在像“多陪你10分鐘”這樣的公益活動和志愿者,自從2013年首次開展活動以來一直堅持著,且不斷更新故事庫,邀請知名公眾人物給兒童講故事,吸引更多的公益組織和人士參與其中,并借助螞蟻金服公益平臺等互聯(lián)網(wǎng)+的力量,形成了規(guī);挠绊懥,給留守兒童的教育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一些工作,這些微小而美好的舉動,對孩子的思想認識、情感世界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正能量。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97.1%的孩子喜歡睡前故事,88.4%的孩子愛上閱讀(這一比例提升了65.2%),79.7%的學生愛上了宿舍生活(這一比例提高了56.6%),68.5%的走讀生聽過住校生為自己分享故事,積極改善同學關系。

  在“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關注并感動于這樣的公益活動,但希望它倡導的陪伴理念不應隨著“六一”過去而煙消云散,而應成為我們堅守、并努力達到的常識。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