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逐步打開小區(qū)”為何被誤讀為“拆墻”
王石川
//8858151.com2016-02-26來源: 濟南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有些公共政策剛推出之際,難免被誤讀。有誤讀并不可怕,怕的是對誤讀置若罔聞,不著一詞。公共政策的受眾是全體國民,制定前多傾聽民眾意見,實施時多與民眾實行良性互動,必要時該調整的調整,該糾錯的糾錯。關鍵詞2月21日,新聞媒體報道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討論中,不少網友對“推廣街區(qū)制,逐步打開封閉小區(qū)和單位大院”發(fā)表了看法。24日,住建部回應,要認真全面理解好“逐步”兩個字。“逐步”就是要有計劃,要有輕重緩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拆圍墻”。(詳見今日本報A5版)

  《意見》甫出,坊間反響強烈,出于對自家小區(qū)圍墻被拆的焦慮,不少人對推廣街區(qū)制提出異議。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認為公民私產不可侵犯,拆墻背離物權法相關規(guī)定;二是擔心拆墻后,小區(qū)安全難保證。更有人認為拆墻不可“一刀切”,不可不聽取民眾意見就推進,搞成強制性的“拆墻運動”。如今,住建部的回應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公眾的種種疑慮。

  其實,有些公共政策剛推出之際,難免被誤讀。公眾接受和適應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事涉?zhèn)體權益,出于利益自保的本能,公眾往往會多想或者想歪了。情緒激動,乃至激烈反對,都很正常。

  有誤讀并不可怕,怕的是對誤讀置若罔聞,不著一詞。隨你怎么誤讀,屆時該推進仍毫不猶豫推進。直到誤讀的人越來越多,生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實在拗不過才開始回應。不回應,或回應不及時,不僅容易造成誤讀,還可能傷害政府公信力。具體到“逐步打開小區(qū)”一事,此前,最高法有關人士從法律層面作出回應,現(xiàn)在,住建部從闡釋方面回應。無論哪種回應,都較為及時,也達成了一定效果。

  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guī)劃師吳志強教授,2月2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文件中提及的“封閉住宅小區(qū)”并非指所有的城市社區(qū),而是指綿延數(shù)千米甚至面積超過幾平方公里的“超級單位大院”和“超大小區(qū)”或者“超大樓盤”。盡管吳志強不代表官方聲音,但身為專業(yè)人士,他的觀點同樣達到了解惑之效;貞娨蓡,職能部門有責任站出來,權威專家同樣有責任發(fā)聲。

  “逐步打開小區(qū)”被誤讀為“拆墻”,也提醒決策機構,在發(fā)布公共政策時應盡量詳備,如果綱領性文件無法做到語言翔實、面面俱到,不妨出臺配套的細則解釋。同時應準備應急方案,對輿論反應作一較為充分的預判。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曾說過,公民的廣泛參與可減少公共政策的流弊,可確保決策更可行及公平,還可減低執(zhí)行時遇到的困難,有利于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誠然,公共政策的受眾是全體國民,制定前多傾聽民眾意見,實施時多與民眾實行良性互動,必要時該調整的調整,該糾錯的糾錯,不僅體現(xiàn)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更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執(zhí)行,實現(xiàn)多贏。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