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堂吉偉德:約車平臺取消補貼是邁向成熟的前提
//8858151.com2015-08-06來源: 光明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昨天,滴滴快的、嘀嗒等多家互聯(lián)網(wǎng)叫車平臺坦承,確實改變了以往大規(guī)模、普惠的撒錢式補貼,新的補貼方式更有針對性,有些補貼將取消和減少。互聯(lián)網(wǎng)約車需要通過市場本身的調節(jié)來產(chǎn)生價格,而不是靠補貼出來價格。這意味著,在大部分約車公司看來,這個市場已經(jīng)成熟,擺在他們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合法化”。(8月5日《新聞晨報》)

  一直以來,滴滴快的、嘀嗒等多家互聯(lián)網(wǎng)叫車軟件,不約而同以大規(guī)模和普惠式的現(xiàn)金補貼方式,作為激勵供需雙方的一種手段。尤其是在平臺使用初期,高補貼成為各方爭取用戶的“必殺技”,并因之而上演了惡性的“拼錢大戰(zhàn)”。據(jù)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tǒng)計,截止2013年,騰訊對“嘀嘀”打車的補貼和阿里巴巴對“快的”打車的補貼,合計已過19億元。在其自身還沒有贏利模式的情況下,這種靠補貼獲取用戶的方式,顯然已難以為繼。

  打車軟件的作用,本是為了解決司機和乘客間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降低出租車空駛率、緩解交通擁堵。因而,其本就是一個信息交換和使用的平臺。按理說,用戶使用這個平臺本應承擔必要有費用,比如像現(xiàn)有的大多數(shù)手機軟件一樣,靠收取流量費或者傭金作為贏利渠道,而打車軟件卻以補貼作為吸引用戶的方式,給人以“花錢買用戶”的口實,對其邁向成熟發(fā)展形成了阻礙。

  事實上,正如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慣用的手法一樣,通過補貼等方式發(fā)展用戶、培育市場,在初期不失為可行之法,也能在短期內讓用戶獲得極佳的使用體驗,久成習慣就會培養(yǎng)出大量的忠實用戶。不過,任何手段都具有兩面性,也正是這種“補貼原罪”導致其身份合法性受到質疑,并背上“不正當競爭”的名聲。在這種情況下,打車軟件要真正贏得市場的尊重,得到公共機構的青睞與合作,就必須回歸于市場應有的狀態(tài),以公平的市場主體身份去參與競爭。自然,取消補貼就成為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個移動端的APP,留存用戶的不應該是補貼,而是工具性。這是世界成熟的打車軟件,通過自己的實際發(fā)展而得出的結論。顯而易見的是,靠補貼獲得的高用戶人數(shù),以及培育的市場,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軟件獲得生存與發(fā)展的資本,還在于要給用戶獨特的體驗和極大的方便,并以此立足市場并獲取利益,否則補貼停止之時,也就意味著其有被用戶拋棄的風險。

  更何況,對于政府及其他合作方來說,他們考慮最多的還是打車平臺的使用感受,以及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而不是靠補貼換取的高市場占有率。因為對于公共管理機構來說,保持市場的公平性和秩序性,比平臺的市場占有率更加重要。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寧愿建設自己的打車平臺,也不愿意與市場龍頭合作,更不愿意給予一個合法的身份認可。以補貼的方式吸引用戶屬于“非典型性模式”,要想獲得長遠的發(fā)展就只能回歸于常態(tài)。

  載止2014年2月底,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的日訂單量雙雙超過1000萬大關,用戶數(shù)超過5000萬大關,如此高的用戶數(shù)量,足以證明前期的營運模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應從搶點移動終端的市場,向提高使用滿意度轉變,并由此長期占領市場。對于軟件營運方來說,如果一邊期盼政府要給予自己公正的待遇,一邊又采取非常規(guī)的方式進行營銷,那么這樣的分裂方式,即便贏得了公眾的聲援,也恐怕會讓管理層面投鼠忌器。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而成為可值得依賴的市場主體,就應當從取消補貼啟航。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