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厚德重法,彰顯法科的時代品性
付子堂//8858151.com2014-10-20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校訓中“厚德”與“重法”結合,前者崇奉以人為本的道德追求和人文關懷,后者關注的則是信仰法治、捍衛(wèi)法治的骨力和勇氣

  校訓既引領著大學的精神方向,也體現(xiàn)著大學特有的人文風范。西南政法大學“博學篤行、厚德重法”的校訓,輔以“心系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的西政精神,既彰顯法學學科品性,又兼具時代特色。

  1950年,西南政法大學的前身,西南人民革命大學伴著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浴火新生,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親任西南革大校長。1953年,在“西南革大”政法系的基礎上,西南政法法學院正式掛牌,抗日名將周保中擔任首任院長,郭沫若先生親題院名。校址由化龍橋遷至歌樂山下紅巖烈士殉難之所,昂揚的浩然正氣和強烈的家國情懷由此生根積淀。60多年來,西政發(fā)展歷程起伏跌宕,歷代西政人薪火相繼,共同書寫了中國法學教育史上的傳奇篇章。

  “博學”與“篤行”語出儒家經(jīng)典,博學強調(diào)的是知識的求證界域,篤行強調(diào)的是知識的實踐智慧。法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社會科學,法理探索和實踐躬行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駢列而行,不可偏廢。我一向主張,“法之理在法外”,也就是“法之理在實踐篤行”。只有從沸騰的社會生活和法律實踐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將“生活中的法”同“書本上的法”理性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高遠境界。不潛心學法,不窮心明理,遙遙萬里路,可以成就一個探險家,但絕對不是一個法學家;不躬身求證,不投身實踐,皇皇萬卷書,最多也就是古人所謂不知通變的“迂腐小生”,甚或淪為“書蠹”。

  “厚德重法”凸顯了政法院校的專業(yè)特色,又結合了“德”“法”這一中國文化史、法律史上的重要命題!昂竦隆闭Z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重法”,語出《荀子·君道》:“隆禮重法,則國有!。法律是治國理政的不二法門,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利器!昂竦轮胤ā眱烧呓Y合,既是德法并舉傳統(tǒng)治理智慧的精準再現(xiàn),也是政法特色與傳統(tǒng)文化的密切融通。

  道德是法律的原動力,也是法律的潤滑劑。法治社會的實現(xiàn),離不開道德功能的發(fā)揮。原美國總統(tǒng)林肯有言:“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法律是顯露的道德”。中國古代的《漢書·賈誼傳》也說過:“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倍Y法結合,德刑并舉,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校訓中“厚德”與“重法”結合,前者崇奉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道德追求和人文關懷;后者關注的是信仰法治、捍衛(wèi)法治的骨力和勇氣,喻指法科學生從“修身齊家”的個體修養(yǎng)到“治國平天下”治國理政的勇于擔當和堅強持守。

  “博學篤行、厚德重法”的校訓,既彰顯了西政非凡的發(fā)展歷程,也是對“西政現(xiàn)象”的最好詮釋。建校以來,西南政法大學為國家培養(yǎng)了20多萬名專門人才,是全國培養(yǎng)政法專門人才最多的高校。從京畿重地到朔北大漠,從江南水鄉(xiāng)到海外華都,從冠蓋如云的名家講壇到偏遠小鎮(zhèn)的簡易法庭,都有著“西政人”靚麗的身姿和堅實的足音。正是他們,熔鑄了西政品牌,輝映著中國法治長卷,不斷譜寫、傳承、弘揚著“博學篤行、厚德重法”的人文情懷和價值真諦。(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