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構建公共的文化空間
——恭王府的保護和利用
//8858151.com2014-01-14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更多

  

  孫旭光

  不管是中國王府,還是歐洲城堡,從功能入手,都可以將其分為“私屬空間”“專屬空間”“公共空間”三種功能。

  所謂“公共空間”,就是將原有的文化遺存無條件地向社會開放,作為知名旅游景區(qū)、博物館、美術館等,承擔著旅游開放和博物館的職責。向公眾展示其自身的歷史、文化,并提供優(yōu)質服務,因而成為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見證。“私屬空間”特指屬于個人或家族的私有空間,仍由其主人擁有繼續(xù)它原來的居所和生活空間的功能,不會向大眾提供服務。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主人也賦予了它一些新的功能,如開辦藝術沙龍、有條件地向特定群體展現等。“專屬空間”則是指由于特定條件或特殊的需要,將這些文化遺存作為特殊的用途來使用,比如有的成為科研機構、機關部門的辦公場所,有的成為大中小學的教育場所。文化遺存僅僅作為一個物質空間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的魅力。根據情況,還有的改造成為飯店、酒店等,讓前往那里的人在其獨特的氛圍中感受歷史,了解文化。

  相信這三個類別包含了大多數中國王府和歐洲城堡等相近歷史文化遺址的存在形態(tài),而我們的保護與利用也是建立在這三類形態(tài)之上來展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中國,“公共空間”可以說是所有歷史文化遺存的發(fā)展方向,這是為了滿足中國的國情以及多方面的需求。“私屬空間”在中國公眾腦中已漸漸逝去,而對“專屬空間”這種形態(tài)的認識,則與國外有著一定差距。

  就恭王府而言,在其歷史進程中,恰恰體現了“私屬空間”“專屬空間”“公共空間”這三類形態(tài),因此,恭王府與歐洲城堡將在很多領域產生共鳴。

  在封建時期的中國,皇帝的兒子通常都要封王并分封于全國各地,所以現在各地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王府、公主府遺存。到了清朝,分封諸王于各地的形式被取消,王府都建在了北京城內(一些少數民族王府仍建在邊疆地區(qū)),成為貴族宅邸,是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方式的載體,從而孕育了中國的“王府文化”。而恭王府,正是清代近百座王府中最負盛名的一座。

  隨著中國皇權時代的結束,盛極一時的恭王府迅速衰敗,無法估算的珍貴藏品被變賣一空,幾易其主并被挪作他用。最繁雜時,王府內曾住有200多戶居民,9個單位,集宿舍、學校、機關辦公地等于一體,王府景觀的原貌受到了嚴重損毀。

  作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恭王府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中國政府在政策、資金等多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1978年啟動,直至2008年,整整30年。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護、修繕好恭王府,使其恢復原貌,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們確定了將恭王府按照其最興盛時期的歷史原貌進行恢復性修繕的原則,之前的有重要價值的歷史信息要保留下來。一方面是依靠古建筑及附屬文物遺留的文物痕跡,另一方面是參照歷史照片、圖紙等文獻資料反映的原始根據。這其中,同治四年(1865年)由負責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設計的“樣式雷”家族的設計圖紙和1937年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營造學社實測圖,是準確、完整地恢復恭王府原貌最重要的參照材料。

  2008年全面開放后,在持續(xù)保護的同時,如何將其保護好、利用好,應當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呈現給世人,應當傳遞出怎樣的文化歷史信息,不斷摸索如何利用好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的管理和經營之道,使其成為展示、傳播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平臺,成為游客不能錯過的旅游勝地,成為一個可以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文化服務的“公共空間”,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目前唯一有條件對社會開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作為公眾了解清代王府文化的孤本, 在公眾的期待與反復的思考中,我們逐漸清晰了自身的屬性,即文物保護、旅游開放、特色博物館、文化空間和產業(yè)平臺。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感到這五項職能并非恭王府所獨有,綜觀海內外的著名文化遺址和文物遺跡大體具有共性,多具備上述職能,只是根據自身特點不同而各有側重。而恭王府恰恰在這幾個方面均呈現了突出的特點,總結起來,可以用四張文化旅游名片來加以概括,即以恭親王奕䜣所代表的清代王府文化為體現的歷史牌、以《紅樓夢》與恭王府關系為核心的文化牌、以和珅一生傳奇經歷為背景的旅游牌、以福文化為代表的民俗牌。這四張名片恰好分別構成了特色博物館、旅游開放、文化空間和產業(yè)平臺的基礎。

  為更充分地利用好恭王府的歷史文化資源,圍繞四張名片發(fā)揮五項職能,我們通過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和國家級博物館,重點提高自身的服務接待、研究展示、產業(yè)經營和運營保障四項能力,使恭王府真正成為公眾了解歷史、認識傳統(tǒng)、體驗文化的公共空間。

  (一)多彩的文化旅游

  旅游是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文化遺產向公眾開放的源起和初衷。2008年全面開放以來,恭王府以創(chuàng)建最高等級的旅游景區(qū)為目標,不斷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人員培訓、設施改造和周邊環(huán)境治理,同時以多姿多彩的展覽和活動進一步豐富王府文化空間。每逢春節(jié)等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會舉辦各類民俗活動,恢復傳統(tǒng)習俗,展示民間技藝,不僅能夠烘托出熱烈的節(jié)日氣氛,也使觀眾能夠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作為物質文化的載體,我們同樣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府邸,我們打造了一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長廊,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技藝,在擴大非遺宣傳、推動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增添了游覽的趣味。

  全面開放5年來,恭王府已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500萬人次,帶動了周邊地區(qū)旅游經濟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10年間,累計繳納各種稅收近1億元,成為地區(qū)納稅大戶。

 。ǘ┴S富的展陳體系

  展覽是博物館的靈魂,是觀眾認知歷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形式。由于恭王府歷史上幾經變遷,府內可移動的珍貴文物均已蕩然無存,如何將展覽支撐,為觀眾奉獻精彩的展覽?必須要揚長避短,提出新的思路和辦法。

  在展覽策劃方面,關注恭王府古建園林的環(huán)境特色,突出展覽展示的情境氛圍!肮醺囆g系列展”以其精致、雅致的特點成為恭王府的展覽品牌。在重建中國文化的大氛圍中,將主題定位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當代表現上,致力于園林與繪畫、瓷藝等的融通匯合,再現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和精髓,令觀者能夠得到文化與藝術的滋養(yǎng)。

  在恢復歷史方面,致力于清代王府中典型生活場景的再現,相繼恢復了書齋、閨房、藏經閣和佛堂等王府生活場景,并利用展覽接受個人捐贈,征集文物藏品,不僅彌補了館藏的不足,也進一步滿足了觀眾的期待。

 。ㄈ┗顟B(tài)的文化空間

  在恭王府的大戲樓里,每天為游人上演著精彩的傳統(tǒng)演出,有曲藝雜技,有魔術表演,不僅展示了王府生活的原態(tài),也是在傳遞、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每逢周末或節(jié)假日,恭王府志愿者還會為游客上演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情景劇《恭王府的主人們》,用演繹的方式講述歷史。

  作為一個文化地標,恭王府在保護與傳承傳統(tǒng)文化方面一直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努力使恭王府成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展示平臺和傳習中心。這里舉辦的“非遺系列演出季”,在王府這一歷史文化空間里還原京劇、昆曲、古琴等傳統(tǒng)演出形式,使其置身于本初的環(huán)境,再現了情境交融的意韻。重啟“海棠詩社”這一始于清末盛于民國的傳統(tǒng)詩詞吟誦活動,得到了各界的熱烈響應,使中華傳統(tǒng)詩詞文化在恭王府這座老宅中煥發(fā)了青春,重現了光彩。

 。ㄋ模┚C合的產業(yè)平臺

  無論是旅游商品還是博物館紀念品,都是文化消費的延續(xù),是人們將觀覽中的美好記憶帶回家與親人朋友進行分享的共同愿望。

  “四張名片”的提出從恭王府的文化內核中找到了市場賣點,進而將福文化打造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商業(yè)品牌。它所包含的豐富的美好寓意一直以來深受游客喜愛,于是,“!蔽幕蔀榱宋覀冮_發(fā)旅游商品的靈感來源,進而找到了自己在旅游市場上的一席之地。近年我們連續(xù)舉辦了兩屆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設立幾十萬元的獎金,公開向全社會征集設計創(chuàng)意。大賽收到了近千件作品,這些作品很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品。有的商品在剛剛推出的第一年就實現銷售千萬元。

  至今,恭王府已開發(fā)數百種“!弊治幕a品,每年帶來數千萬元的銷售收入。福文化已成為恭王府的文化精髓,成了恭王府的品牌和產業(yè)。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創(chuàng)意的力量,更體會到了市場的規(guī)律。

  文化遺產是人類共有的財富,公共的文化空間終究要為全體民眾提供精神文化的服務。如何將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將是我們一直努力探尋的課題。 (作者系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