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西裝 從英倫走向全球
栗月靜//8858151.com2013-11-20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永遠的紳士“薩維爾”

  如今,東南亞的一些工廠每天都生產(chǎn)出幾千件價格在幾英鎊的廉價西裝。不過快銷品牌吸引的是那部分只想買便宜西服的人,這些品牌宣揚“穿過就扔”的理念。然而好西服絕對不短命,正如影星加里·格蘭特所言:“買一身好西服,你可以穿上30年!

  只有量體裁衣,才意味著獨一無二的定制。定制這個詞源于17世紀,那時裁縫把全部布料放在店鋪里,一個客人選擇了一塊布料后,就表示它已經(jīng)“講定了”,由此一個裁縫為一個客人單獨設(shè)計制作衣服的行為被稱作定制。一旦經(jīng)過量體,所有的數(shù)據(jù)將通過剪裁師傅的手變成幾片1比1的紙樣。而比這還貴的就是薩維爾街百年老店的裁縫們純手工定制出來的西裝。

  中國的紅幫裁縫從日本習得西裝的制作,而日語里稱西裝是“西米洛”,這個日本的外來語其實就是倫敦西裝定制一條街薩維爾的音譯。第一代007肖恩·康納利在《第七號情報員》里提到他去定制了西裝,就是去了薩維爾街。與時尚名牌林立的鄰街相比起來,沒多少家店的薩維爾老街顯得非常安靜,從頭到尾,半個小時就可以走完,但是其二百多年的歷史卻需要慢慢品味。

  19世紀初英國已經(jīng)擊敗了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法國、荷蘭,是當時歐洲海上霸主,當時英國的上流社會非常富有,于是手工精細、縫制工藝高超的裁縫店就開始慢慢聚集在上流社區(qū)周邊,薩維爾街就是其中之一。

  19世紀初,在裁縫搬進薩維爾街之前,這里的大部分居民是外科醫(yī)生。外科醫(yī)生對西裝的影響可以從袖口看出來。昂貴西服的袖口紐扣可以解開,能把袖子卷起來。這樣就允許外科醫(yī)生在照看噴血的病人時無需脫掉外套——這是紳士同下層社會穿著整袖子的商人的重要區(qū)別。如今這樣的西裝依然可以從薩維爾街的裁縫店里定制。

  英國曾有“紳士不付裁縫賬”的傳統(tǒng)。裁縫認為,來做衣服的都是紳士,他們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譽,所以不用追討制裝費,紳士們遲早都會付錢。據(jù)說,大文豪狄更斯去世時還欠著薩維爾街15號亨利·普爾店的制裝費,不過,這反倒成了亨利·普爾店的美談。

  英國時尚評論家艾瑞克·馬斯格雷夫曾說,薩維爾是定制西服的終極境界,世界上最出色的男裝裁縫云集于此,所以不管拿什么西服與之相比,都會黯然失色。

  如今,如果是在一個薩維爾街的小裁縫店(即只有一位裁縫師傅)里做一套兩件套西服,起價大約是2000英鎊。而同樣的兩件套,如果找稍大的店,則至少要花3000到4000英鎊,具體價格取決于布料。設(shè)計出的成品西服與定制西服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因為定制西服是由裁縫們根據(jù)客戶的具體要求而親手制作的,是獨一無二的。

  有著二百多年歷史的薩維爾街也在變化著。隨著英國上層階級人數(shù)的減少,他們的一些傳統(tǒng)也漸漸淡化。薩維爾街在2008年只有不到二十家裁縫店,已經(jīng)大不如前,不過到了2010年,薩維爾街的手工定制店又增加到54家,這54家裁縫店仍可以代表當今西服定制的最高工藝。

  在安德森·謝帕德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店,裁剪桌下面的普通棕色紙箱上,潦草地用記號筆寫著“威爾士親王”的字樣。皇室的光顧有助于吸引來自中東和俄羅斯的新顧客,對于有錢的阿拉伯酋長來說,定做一批起價為3000歐元的西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兒。

  “孔雀革命”帶來服裝變化

  自20世紀早期以來,西裝樣式就很少改變了,至少從外面看是這樣。顏色以及裁剪沒什么巨變,只不過是在流行4個紐扣還是6個紐扣之間變來變?nèi)。不過,現(xiàn)代生活已經(jīng)改變了西裝的內(nèi)部。上班族的需求讓西裝上出現(xiàn)了用來裝火車票或汽車票的口袋,后來又增加了裝筆和手機的口袋。如今的時尚設(shè)計師們開始考慮可以容納iPad的口袋的問題,這對西裝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

  西裝在反叛者看來是順從的象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來自文化和商業(yè)的兩股力量同時沖擊著這種男性的制服。

  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用“西服套裝”來諷刺生活刻板的富人。60年代的反叛精神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服裝式樣。其中1965年左右出現(xiàn)于英國的“摩茲式”風貌、1967年出現(xiàn)于美國的“孔雀革命”是最具影響力的。

  “摩茲式”產(chǎn)生之初是對愛好現(xiàn)代爵士樂的英國青年的稱呼,發(fā)展至后來成為專指一些衣著怪誕的年輕人。他們留著長發(fā)、蓄著胡子,身著細身收腰的西裝,配以色彩鮮艷的棉質(zhì)花襯衫和喇叭褲,系著寬領(lǐng)帶。

  1967年時裝設(shè)計師哈代·艾米斯就喊出了“孔雀”這個口號,“孔雀”是記述男裝傾向于女性化設(shè)計的十分重要的詞語。在動物界,雄性從外表上看從不遜于雌性,孔雀開屏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因此,用“孔雀”來指代與女人爭奇斗艷的男人們再恰當不過了。1967年的“孔雀革命”是男裝色彩革命中最為著名的,此時的男裝設(shè)計顛覆了黑、白、灰、深藍等常用色彩,將大量艷麗明亮的女性化色彩運用到男裝之中,這對傳統(tǒng)男裝色彩是一個很強烈的沖擊。

  火災和地震讓西裝進入日本

  英國人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西服,隨后被世界其他國家的男人演繹出了不同的版本。在全球化興起之前,不同國家的男士西服是很容易區(qū)分的。中國的西裝技術(shù)主要學自日本。

  傳說日本人接觸西洋服遠在葡萄牙人登陸種子島的年代(1543年),不過確切地說,是1853年(嘉永6年)美國海軍艦隊司令比利在浦賀登陸的時候,日本人才開始接觸洋服。日本軍隊服飾歐化大書特書,應該是鹿鳴館時期,鹿鳴館建成于1883年,由英國建筑師喬賽亞·康德設(shè)計建造,是日本上層人士進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那時,日本上層社會吃西餐、穿西服、留分頭、跳交誼舞、蓋洋樓等歐化風潮風靡一時。

  日本人著裝真正洋服化的思想轉(zhuǎn)折點是在1918年白木屋大火和1923年關(guān)東大地震后,火災和地震中大量著和服的人因行動不便死亡,令簡潔的洋服廣為公眾接受。日本在二戰(zhàn)后認真普及西服,追趕歐美款式。

  追根溯源

  西裝清末進入中國

  西裝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據(jù)《清史·西洋記》中記載,第一個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他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英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覺得這身打扮不方便,就送了他一套西裝。而嚴公子也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lǐng)帶走在京城街頭。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1919年后,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征沖擊傳統(tǒng)的長袍馬褂,漸漸在中國得以流行。1941年10月,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規(guī)定以西式服裝為大禮服,以男子青褂藍袍,女子上衣下裙為常禮服。遺憾的是,這個制度后來未能在民間實行。

  20世紀30年代后,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xiàn)一些專做高級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nèi)外。新中國成立以后,占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改革開放以后,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涌進中國,一股“西裝熱”席卷中華大地,中國人對西裝表現(xiàn)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裝打領(lǐng)帶漸漸成為一種時尚。(月靜 葉子)

  潮流風尚

  不系扣為何不失禮

  17世紀后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和比其略短的“貝斯特”,以及緊身合體的半截褲“克尤羅特”一起登上歷史舞臺,構(gòu)成現(xiàn)代三件套西服的組成形式。究斯特科爾前門襟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xiàn)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圩又豢凵厦嬉涣5拇┲晳T的由來。

  現(xiàn)在,如果你穿的是單排一?畚餮b,在正式場合還是要把它系好,以表示尊重,但如果是單排多?畚餮b,那就要分別對待了。穿著兩粒扣西裝,你只需系上第一粒扣;三粒扣西裝,可以選擇系上上面兩粒扣或是中間一?;若是四?畚餮b,那請系上上面三?刍蛑虚g兩?。對于單排多粒扣西裝來說,最下面的那粒扣子是永遠不被問津的,無論怎么系都不會把它系上。雙排扣西裝的系扣規(guī)則要簡易許多,一般來說應把紐扣全部系好,但不系最下面的一?垡彩强梢缘。不過,系扣規(guī)則只適用于站立狀態(tài),當你準備坐下時,不管你穿的是幾?邸闻胚是雙排,請一定要把所有的扣子都敞開,這樣才不會讓你那身考究的西裝變得皺皺巴巴。(葉子)

  有此一說

  最早的領(lǐng)帶與裝飾無關(guān)?

  領(lǐng)帶的起源并非因為裝飾,而是實用。關(guān)于領(lǐng)帶起源的說法有很多,流傳比較廣泛的有這么幾個:

  傳說一 羅馬帝國時期,妻子為丈夫把方巾掛在他們的脖子上,在戰(zhàn)爭中用來包扎、止血。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斗時也可以把戰(zhàn)刀往領(lǐng)巾上一拖,擦掉上面的血。因此,現(xiàn)代的領(lǐng)帶大多用條紋型的花紋。

  傳說二 中世紀英國人以豬、牛、羊肉為主食,而且進食時不用刀叉或筷子,而是用手抓起一大塊捧在嘴邊啃。婦女們?yōu)椴蛔屇腥伺K衣服就在男人的衣領(lǐng)下掛一塊布,可隨時用來擦嘴,同時在袖口上釘幾塊小石塊,這些附屬物后來就演化為領(lǐng)帶和袖扣。

  傳說三 居住在深山老林的日耳曼人披著獸皮取暖御寒,為了不讓獸皮掉下來,他們用草繩扎在脖子上,綁住獸皮,后來草繩逐步演變成了領(lǐng)帶。

  領(lǐng)帶的起源說法很多,但有一點卻是顯而易見的,即領(lǐng)帶起源于歐洲。1668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檢閱克羅地亞雇傭軍,官兵衣領(lǐng)上系著布帶,這是史料記載的最早領(lǐng)帶。(許杰)

1 2 3 共3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