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中國國情的新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習體會
李志勇//8858151.com2014-08-01來源:重慶日報
分享到:更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深化和拓展了對我國國情的認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根本依據。深入學習研究中國國情理論的新發(fā)展,對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提出始終“牢牢把握最大國情、牢牢立足最大實際”的根本要求,深化和拓展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

  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論斷。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強調總依據,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fā)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彼貏e強調,“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fā)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管全局的。堅持“五位一體”建設立足初級階段、牢記初級階段,就是要從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以滿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目的,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經濟建設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就是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道路;政治建設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文化建設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社會建設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就是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就是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加快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推進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產業(yè)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提出“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深化和拓展了對中國國情的全方位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他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從歷史和現實、物質和精神等方面,集中概括了中國的5個最顯著的特點,即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的國家。習近平對中國國情的新闡述,從歷史深度理解和審視現實,從精神文化的高度認識和把握中國,拓展了認識視野,提升了認識境界,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把對中國國情的認識提升到新的水平。

  洞察歷史的軌跡才能把握現實和未來。習近平指出,“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誠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安身立命之本在于解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向哪里去”三個緊密聯系的哲學問題,而“我是誰”、“我向哪里去”唯有向“我從哪里來”要答案。習近平認為,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fā)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只有深入到歷史的深處,深刻反思昨天,才能真正讀懂今天、科學預見明天,才能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面對、迎接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透視文明的傳承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國。習近平說,“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耙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匆粋國家、一個民族,物質的東西重要,精神更重要。猶太人歷經數次劫難而不滅,民族精神文化是其根本性因素。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祖先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形成我們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的價值體系,形成我們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形成偉大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只有把握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國國情。

  提出“讓13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的重要論斷,深化和拓展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認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根本價值指向的!靶】挡恍】,關鍵看老鄉(xiāng)”,“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薄白13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本質內涵,闡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根本要義。

  實現這樣的根本價值目標,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所以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總量雖大,但除以13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中國城鄉(xiāng)低保人口有7400多萬人,每年城鎮(zhèn)新增勞動力有1000多萬人,幾億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yè)和落戶城鎮(zhèn),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2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差不多相當于法國、德國、英國人口的總和”。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國目前的中心任務依然是經濟建設,并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這些新的認識成果,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基礎,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涵蓋物質、制度和精神,充滿了深邃的歷史感和鮮活的現實感,呈現出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