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首頁時政評論國際軍事社會財經企業(yè)工會維權就業(yè)論壇博客理論人物網視圖畫體育汽車文化書畫教育讀書娛樂旅游綠色城建社區(qū)打工

理論

訪談

文化底蘊使我們凝結為一個共同體

王雅婧
2019-08-12 15:09:42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李德順教授在《中華文化簡明讀本》出版研討會上發(fā)言。(資料圖片)

2018年6月,李德順教授和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桑德爾教授互贈各自著作。(資料圖片)

  李德順,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人文學院名譽院長,法治文化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曾應邀赴國外多所大學及研究所等講學,并被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聘為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哲學原理、當代文化、法治文化。個人著作有《與改革同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理路之思》《精神家園:新文化論綱》《我們時代的人文精神——當代中國價值哲學的建構及其意義》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那么,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的依據在哪里?新時代保持文化自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舉凡為民族生存發(fā)展所必需的事務,中國人都能保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不變精神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為什么說文化自信最根本?

  李德順:這要從什么是“文化”談起。從哲學上看,說到底,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變、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來培養(yǎng)人、裝備人、提高人,使人的發(fā)展更全面、更自由。所以說,“化人”是“人化”的一個更高層次的環(huán)節(jié)、境界和成果。

  就是說,文化本質上不簡單指人改造世界的過程和結果,而是指人改造世界的方式及內在邏輯。文化的這一本質特征,學術上把它概括為“人的生存發(fā)展方式”或“人的生活樣式”。這種“生存發(fā)展方式”或“生活樣式”內在于人的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引導和決定著不同民族和國家的風格與面貌。

  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積累,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樣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底蘊,使大部分社會成員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guī)范,凝結成一個有著共同理想與目標的共同體。這是造就我們形成今天的制度和理論的內在條件,也是促使我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根據。因為我們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和制度,是由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決定的。因此,我們對自己的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其基礎正是對我們自身文化的自信。由此,我們說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記者:您曾講過,自信是一種精神心理狀態(tài),必須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和條件支撐才能充實而堅定。在您看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應該自信,或者說能夠自信,依據是什么?

  李德順:中華民族之所以應該和能夠自信,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對中華民族主體的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自我認同,二是站在中華民族主體的立場上,敢于擔當,做好應對任何挑戰(zhàn)的心理準備。

  清醒的自我認同,絕不是孤芳自賞、妄自尊大,而是在全球化的視野下,自覺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意識。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特有的品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輝煌成果與經驗,以及中華文明核心精神的代代傳承,是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的基礎。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不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成就和輝煌,也有諸多曲折和磨難。但中華民族最終總能浴火重生、發(fā)展壯大、再度崛起。這是因為,舉凡為民族生存發(fā)展所必需的事務,我們中國人都能保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不變精神,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使自己走上新的發(fā)展道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再度彰顯了這一文化基因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再擴大來說,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民族主體對于自己生存發(fā)展的權利和責任有足夠的自覺,對于人類的命運和光明前途有堅定的信念,對自己擔當使命的決心和能力有充分的準備。這些信念要素,構成了我們文化自信的主干。

1 2 共2頁

編輯:遲語洋

書庫

工運

  • 守初心不忘本 擔使命做先鋒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總機關信訪干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將主題教育同深化工會信訪制度改革、推動化解職工信訪突出問題、加強工會信訪基層基礎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増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厚植為民情懷,以攻堅之勇和繡花之功,推動工會信訪工作再上新臺階。

  • 工會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要打好“組合拳”

    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工會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應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整合內外資源,加強同政府部門的協作。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系統(tǒng)解決,從思想引導轉變就業(yè)觀念,宣傳典型營造良好氛圍,強化培訓提升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幫扶釋放杠桿效應,職業(yè)介紹搭建橋梁紐帶等方面,促進各類群體多渠道高質量實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出“組合拳”,下好“一盤棋”。

  • 特殊情形下工傷認定條件的司法審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配送餐飲業(yè)務發(fā)展,從事外送餐飲工作的人力配送員(俗稱“外賣小哥”)群體日漸壯大。因外送餐飲業(yè)務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絕大多數配送員均采取駕乘成本低、靈活性高的摩托車或電動車從事取送餐工作,由于電動車、摩托車安全系數較低,外賣配送員在配送過程中的傷亡事故時有發(fā)生;ヂ摼W餐飲配送等特殊行業(yè)中,勞動者工作時間帶有很大靈活性,工作場所經常處于變動狀態(tài),此種情形下,對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合理解釋和適用是工傷認定審查的關鍵所在。

  • 產業(yè)工會要亮出“勞模扶貧”旗

    建設高素質的產業(yè)工人隊伍,產業(yè)工會肩負特殊使命,要把脫貧攻堅戰(zhàn)場作為錘煉隊伍、選樹先進、比學趕超的舞臺,通過深入開展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進一步深化工農情誼、強化責任擔當,激發(fā)廣大職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爭做出彩河南人!皠谀7鲐殹敝煊L飄揚,勞模再次走在脫貧攻堅前列,他們身后是胸懷大局、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團結拼搏的新時代產業(yè)工人大軍。

訪談

文獻

  • 周恩來與南方局干部教育

    從1939年開始,周恩來領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紅巖開展了8年工作。在這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時期,周恩來特別重視干部教育工作周恩來在《建設堅強的戰(zhàn)斗的西南黨組織》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組織上鞏固黨,使西南黨成為真正的徹底的地下黨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三、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十、西藏發(fā)展進入新時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對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義非同尋常。

排行

新聞日歷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本站地圖 | 投稿郵箱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