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社評-正文
看“爆買清單”,從供給側入手補齊短板
王群
//8858151.com2016-02-19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發(fā)揮制造業(yè)企業(yè)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yè)專注和深耕產品品質的精雕細琢,拋卻“賺快錢”的經營理念,在整個社會中引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不求大而全,只求專特精”的先進制造理念,以完美質量改變消費者對國產產品質量信心不足的現狀。

  據新華社2月16日報道,猴年春節(jié),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游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爆買清單”中不但涵蓋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等高端耐用品,也包括感冒藥、絲襪、袋裝方便面等日用消費品。

  從以往高端奢侈品,到平民化的日用商品,國人每一次“爆買清單”持續(xù)刷新著外界對其強大購買力的認知,而關于中國制造業(yè)的憂思情緒也會如約出現。

  長時間以來,中國產品曾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的低成本優(yōu)勢,以及“代工+低價”的運營模式馳騁于世界市場,并使我國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制造業(yè)基地,但不可否認,我國的制造業(yè)總體上仍處于粗放發(fā)展階段,一些產品質量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產品設計不夠人性化等久遭詬病。一個小小的指甲刀,日本產的能用20年,而國產的用不到兩年就成廢品。再加上山寨橫行、抄襲成風,更是嚴重損傷了外界對國產商品的消費信心。

  當下,我國已經告別短缺經濟時代,市場格局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日漸式微,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漸成主流,一大批偏好性能、愿意為高品質埋單的中等收入消費群體強勢崛起。

  然而,供給側一端卻未能及時跟上消費升級需求,呈現明顯的脫節(jié)狀態(tài)。一些制造業(yè)企業(yè)至今無法走出盲目擴大產能、競相壓價的思維怪圈,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以產品質量為核心的品質優(yōu)勢未能有效建立起來。這最終把龐大的國內消費需求推向了海外市場,出現“國內產能爆滿,海外國人爆買”的尷尬現實。

  要解決當前“供需錯位”的問題,全面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可謂恰逢其時,尤其是在當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對國內制造業(yè)構成重壓的大環(huán)境之下。

  海外“爆買清單”為我們找尋市場的潛在需求提供了一個導向、一面鏡子,即如何提供有效供給,持續(xù)改善供給質量,激活和滿足日益多元、逐漸升級的消費需求特別是一些中高端需求,激發(fā)消費者國內主動消費意愿,讓國人在國內超市能輕松買到放心的嬰兒奶粉、質量可靠的馬桶蓋、材料安全的兒童蠟筆等。

  這就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fā)揮制造業(yè)企業(yè)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yè)專注和深耕產品品質的精雕細琢,拋卻“賺快錢”的經營理念,在整個社會中引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不求大而全,只求專特精”的先進制造理念,以完美質量改變消費者對國產產品質量信心不足的現狀。據說在韓國,單是一包方便面,無論是什么口味的人總能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方便面產品,他們還專門發(fā)明了煮方便面的鍋,并成為外國游客喜愛購買的“特產”之一,這值得國內企業(yè)反思。

  事實上,中國制造業(yè)“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缺乏。例如,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和獨有核心技術,中國高鐵正憑借質量過硬、高性價比的產品優(yōu)勢走出國門,在全球范圍內收獲優(yōu)良口碑,成為“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而這種經驗對其他行業(yè)和企業(yè)具有學習借鑒意義。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