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吳子兵法》:內修文德 外治武備
張 !£惲钟
//8858151.com2017-05-25來源: 解放軍報
分享到:更多

  《吳子兵法》又稱《吳子》,是反映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作品。相傳為戰(zhàn)國初期吳起所著,戰(zhàn)國末年即已流傳。雖然現在僅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但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軍事思想。北宋時《吳子兵法》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

  首先,它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戰(zhàn)爭觀念。所謂“文德”,就是“道、義、禮、仁”, 四德關系國家興衰,“修之則興,廢之則衰”,并以此治理軍隊和民眾;認為“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鄰國,則戰(zhàn)已勝矣”,強調軍隊、國家要和睦。所謂“武備”,就是“安國家之道,先戒為寶”,必須“簡募良材,以備不虞”。它強調兩者必須并重,不可偏廢。在政治、軍事并重的前提下,《吳子》更重視政治教化。它說:“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教化的結果要做到四和:國家和睦,軍隊團結,上陣統(tǒng)一,戰(zhàn)斗協(xié)調,這樣君才算有道之主,民才“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國家才能夠出兵出戰(zhàn)。

  在治軍問題上,《吳子兵法》提出兵不在多,以治為勝。治,就是建設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前卻有節(jié),左右應麾,雖絕成陳,雖散成行……投之所往,天下莫當!敝鲝堎p罰嚴明,在軍隊實行“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主張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士卒掌握各種作戰(zhàn)本領,提高整個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在作戰(zhàn)方面,它強調料敵用兵、因情擊敵。針對齊、秦、楚、燕、韓、趙六國的政治、地理、民情、軍隊、陣勢等不同特點,提出了不同的作戰(zhàn)方針和戰(zhàn)法。例如:對齊作戰(zhàn),“必三分之,獵其左右,脅而從之”;對秦作戰(zhàn),先示之以利,待其士卒失去控制時,再“乘乖獵散,設伏投機”;與楚作戰(zhàn),則“襲亂其屯,先奪其氣,輕進速退,疲而勞之,勿與爭戰(zhàn)”;同燕作戰(zhàn),則“觸而迫之,陵而遠之,馳而后之”和“謹我車騎必避之路”;與韓、趙作戰(zhàn)時,則“阻陣而壓之,眾來則拒之,去則追之,以倦其師”。它還強調“審敵虛實而趨其!保荚诔讼兜歌,不失戰(zhàn)機。并進一步指出“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它還注重“應變”,提出擊強、擊眾、谷戰(zhàn)、水戰(zhàn)、圍城等具體戰(zhàn)法。

  《吳子兵法》繼承和發(fā)展了《孫子兵法》的有關思想,在歷史上曾與《孫子兵法》齊名,并稱為“孫吳兵法”,因而為歷代兵家所重視!俄n非子·五蠹》中說:“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中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可見此書在當時的影響之大。時至今日,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文德”和“武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