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她終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鄧海建
//8858151.com2016-05-26來源: 光明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一顆高貴的靈魂,終于遁離喧囂的俗塵。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jīng)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楊絳先生與辛亥革命同齡,出身名門,天賦文才,讀了政治系,愛著文學書,懂史、悟世,明理、養(yǎng)性。一生與“書”結(jié)緣:愛寫字讀書,嫁與錢鐘書。雖歷經(jīng)世紀滄桑,仍保有平和向往。在動蕩歲月堅守信仰,在人生際遇敏于尊嚴——以高山仰止的學問,在治學與為人的曠世遭逢中,每每又矮到泥土里,開出無艷無香的花兒來。

  她的丈夫如此評價,“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毕壬钱斨疅o愧的才女。由楊絳先生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至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先生是世人眼中的賢妻。她守候著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庭。賢婉及此,連婆婆都曾忍不住感慨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鍾書癡人癡福!

  奇聞軼事之外,當我們懷念楊絳先生,所深深懷念的,也許只是三種情懷:一謂學養(yǎng)。先生離世,學風浩然。當學術浮夸、學術不端、學術腐敗橫行,輿論自然格外惦念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tài)。在剛剛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頂層設計再次直言“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治學,在于治人。治人,在于治心。對待學問,大學者也好、小學生也罷,若不能有虔敬之心,秩序與規(guī)則遲早會凌空虛蹈。

  二謂風骨。1949年,先生夫婦與胡適討論去留問題,母校牛津大學、香港大學都來函高薪聘請,但他們還是留了下來!耙痪湓,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我們并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留在上海,等待解放!闭袢A中學上海分校校長,或許是楊絳先生一輩子當?shù)淖畲蟮摹肮佟,盡管她為學校中興付出了巨大努力,她卻始終認為:“我在上層是個零,和下層關系密切!

  三謂心態(tài)。據(jù)說先生每年都要“躲”生日,曾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機構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壽。并表示:“我無名無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痹凇栋贇q感言》中,先生說道:“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庇辛诉@樣的認知,微信公號上隔三差五熱一次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一百歲感言》《人各有命,命全不講理》等文章,才療傷了不知多少顆心。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這是先生的人生感言。是啊,一生傳奇,一縷煙云。她活在澄明蔚然的世界,遠離嘔啞嘈雜,拒絕脂粉溢美!柏暙I一生,做做學問”,歸于人世間的赤子之心。女神走了,一切贊美與感嘆或許都是妄言,然而好在,有文字,有書籍,她的美好卻可以傳續(xù)下來。再見了,楊絳先生!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