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張 瀅:須下大力氣根除“特訓學校”后遺癥
//8858151.com2014-06-18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違法的特訓機構禁而不止,躲藏在僻靜角落里野蠻生長,考驗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感與良知。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鄭州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使用暴力手段矯正學生行為。今年5月,一名19歲的女孩和一名14歲的女孩在該!凹佑枴焙,一死一傷。據(jù)最新消息透露,目前當?shù)毓膊块T已對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該?仔崭毙iL等5名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同時,鄭州市管城區(qū)教體局已對該校進行通報批評,并勒令其交回辦學許可證,進行全面整頓。

    花季少女遭虐,無辜受傷、慘死,令人痛心,痛心之余難免要問:一家小小的培訓學校為何會毫無顧忌地采取如此暴虐的行為矯正手段?

    對國內(nèi)社會新聞稍有留意的人應該有印象:七八年前,像搏強學校這樣名為“學!,實則對學生實行“特訓”的機構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曾興盛一時。不管對外宣傳的“課程”如何讓人眼花繚亂,它們普遍采取一套以“軍事訓練為主,心理調(diào)適為輔”的改造模式,宣稱自己可以幫助孩子或戒除“網(wǎng)癮”,或擺脫早戀,或不再厭學,等等。一些無助的家長們滿懷希望地把存在各種不同問題的孩子,送去接受相同性質的改造。隨著此類機構的增多和規(guī)模擴大,其管理和改造方式逐漸暴露出極大弊端,不斷釀出學生在訓練中暴亡的慘劇。經(jīng)過媒體曝光,在有關部門的介入下,相關機構相繼受到整頓或停業(yè),整個“特訓”行業(yè)也一度出現(xiàn)蕭條的局面。

    因此,今天我們面對的少女慘死事件,并非橫空出世,而是“特訓學!睅淼暮筮z癥。曾經(jīng)的嚴格管控顯然沒有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當下除了嚴管,我們更應該深究的問題是:為什么特訓機構會禁而不止、卷土重來?為什么在缺乏相關實證研究支撐、頻頻曝出慘劇的前提下,其“改造模式”仍能得到少數(shù)人的信任與追捧?教育好孩子有千百種方法,對待問題孩子卻為什么只有一條狹窄的途徑……

    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遠非一篇評論所能承載,首先需要各方下大力氣研究、實踐,徹底根除“特訓學!焙筮z癥。可惜的是,一直以來,針對此類事件,很多評論者習慣了大而化之地批評:教育制造問題孩子,教育不作為,總之一股腦都是教育惹的禍。可數(shù)年前,筆者到華東某省一所特訓機構暗訪時也曾驚訝地發(fā)現(xiàn),“問題少年”中不乏原本在校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導致他們行為發(fā)生偏差的關鍵節(jié)點往往只是青春期一瞬間的沖動,比如受到社會人員的欺辱后決定以暴制暴,或情感受挫導致沉迷網(wǎng)絡等;氐绞录旧恚瑢嶋H上,特訓機構的任意妄為、監(jiān)管部門的失察,才是導致慘劇的直接原因。而家長對問題孩子的手足無措與絕望、社會救助措施的缺位則是慘劇發(fā)生的最根本原因。這一切,都不是把責任往教育上簡單一推就可以了事的。

    然而,教育又確實應當在這樣的問題上有所擔當。家長把孩子送往特訓機構,“迷信”的是其以“學!睘槊麄窝b代表教育的力量。而孩子們把沒有教師資質的教官、工作人員尊稱為老師,更是出于對教育發(fā)自內(nèi)心的信賴。只是這種信任,很容易被一些無知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作為牟利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其他社會求助缺位的情況下,教育可以且應當切實先承擔起一定責任來。比如,教師最熟悉學生,也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遠比沒有教育資質的人員更適合轉崗從事青少年救助工作。長期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是不是也可以多把目光投向問題少年的轉化研究?至于與教育有關的媒體,更可以加強觀念普及,別讓民眾對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粗淺階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與作為都可能作為問題少年迷途知返的榜樣,也都可能成為助推他們迷途深陷的幫兇。違法的特訓機構禁而不止,躲藏在僻靜角落里野蠻生長,考驗的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感與良知。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