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熱點聚焦-正文
莫忽視那些“沒感覺到”的治霾成果
晁星
//8858151.com2017-01-13來源: 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新年第二周,持續(xù)的霧霾終于消散。在這次長達近9天的“橙警”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現(xiàn)象,那就是官方輿論場與網絡輿論場的互動總體上是比較良性的。

  1月6日,環(huán)保部召開媒體見面會,談決心、擺成效、聊不足,直面輿論質疑;1月7日,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奇邀請16位市民、媒體和企業(yè)代表到市政府座談,共商霧霾治理熱點問題。通過兩場積極的官民互動,人們感受到了政府治霾的決心和誠意,也對治霾的成果與不足有了客觀認識;\罩在城市上空的陰霾散了,老百姓霧氣縈繞的心頭也迎來徐徐清風。

  多方共議、直面問題,這樣“攤開來談”應該更多一些。當下,霧霾無疑是民眾最關切的話題之一,對于霧霾及其治理,官方與民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在輿論場上顯然還存在著一些分歧與隔閡。而持續(xù)的重污染天氣,更容易加劇這種迷茫與撕裂。對于官方表白的諸多成績,很多人直言“我怎么沒感覺到?”而坐下來一起溝通,就是消除隔閡、凝聚共識的第一步。從座談會上冷靜平和的討論、擺數據說事實的論述,到會后網絡上理解與支持的聲音,都讓人看到了達致共識的可貴。

  毫無疑問,人們對惡劣天氣更為敏感,在情緒的左右下,更會放大重污染天氣的比重,會更多記住那些霾鎖京城的畫面。不滿、吐槽甚至憤懣在所難免,但這并不構成否定治理成效的理由。事實上,越是在極端天氣狀況下,我們越需要看到治理成果的普遍性進步和具體面臨的實質性困難,越需要看到取得的成績,樹立對治霾的信心。學會全面冷靜客觀地審視霧霾,認識霧霾成因,看待霧霾治理,我們心中的“霧霾”才能更少一些,也才能在心態(tài)上多一些篤定,情緒上減一些焦慮,行動上少一些盲從。

  環(huán)境治理的成果,絕不是很多人主觀感受上的“越治越霾”,而是穩(wěn)中有進、步步為營。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優(yōu)良天數同比上升3.1%,是北京這幾年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在晴空萬里時,這樣的成果時常會被人們所忽視,但正是一系列“沒感覺到”的成果會一點點累積起來,最終匯聚成治霾攻堅的大勝利。就目前來看,北京藍與霧霾灰交替出現(xiàn)正成為一種常態(tài)。一朝天藍藍,不意味著大功告成;幾日灰蒙蒙,也不表明治理無效。有心的人,應該留意藍天與霾天拉鋸中的此消彼長。

  每個人都開始關注霧霾,了解治理霧霾的舉措并監(jiān)督政策落實,這是一種進步。霧霾,不是現(xiàn)在才有,也不是中國獨有。對我們這一代中國人來說,能夠享受幾十年中國大規(guī)?焖俟I(yè)化進程累積下來的成果,看來也必須要面對并化解這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問題。同一片天空下,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和局外人。只有齊心協(xié)力,擼起袖子加油干,藍天長駐才可期待。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