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思想者-正文
修身始于知恥
向賢彪
//8858151.com2016-04-25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分享到:更多

  

  在位于上海福州路的高域藝術館里,看到一組“三不”猴瓷雕作品,由三只憨態(tài)可掬的猴子組成。三只猴子坐在地上,第一只用手蒙著眼睛,第二只用手捂著耳朵,第三只用手捂著嘴巴。稍稍有點歷史知識的人一看便知,這“三不”猴的主題出自孔子的“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作品用擬人化的手法,告訴人們要知恥識禮,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恥”是人類特有的情感,“也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心理的重要標志之一”。知恥的一個重要外在表現(xiàn)就是人們常說的“臉紅”。司馬遷撰寫《史記》時,一些達官貴人企圖通過他的筆力給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紛紛給他送來奇珍異寶。其中一位叫李廣利的大將軍派人送來一對世間罕見的白璧,連見過無數(shù)牙雕、犀牛角、珠寶的司馬遷也為之驚嘆,用手輕輕地撫摸。一旁的司馬遷的女兒看到父親面有喜色,臉上也露出了不舍之意。司馬遷猜透了女兒的心意,語重心長地說:“白璧最可貴的地方是沒有斑痕和污點,所以人們才說白璧無瑕。如果收下這珍貴的白璧,我身上的污點就增加了一分。叫來人帶回去吧!”一席話,說得女兒羞紅了臉,把白璧包好交給來人帶回去了。此事于史未必有據(jù),卻也給人以啟迪。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歷來把知羞明恥作為修身的先決條件,把孔子說的“行己有恥”作為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留下許多感人的佳話!皾h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出身寒微,卻胸懷大志。傳說韓信投奔劉邦時,雖身上帶有張良的舉薦信卻不亮出,結果不受重用離開漢軍。后來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感念之余將那封舉薦信取出。蕭何問他:“既有張良之信,為何不早拿出?”韓信答曰:“早拿出來,恐怕天下人恥笑!钡拦舛吣辏1847年),年輕的曾國藩一夜之間連升四級,從四品官員擢升為二品大員。但他沒有因此飄飄然、昏昏然。他進京的第一天就給自己立下誓言:“以做官發(fā)財為可恥。”而且終生恪守,保持嚴謹清廉的本色。青年毛澤東1917年說過“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話,亦可證其不俗的人格魅力。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可讓我們見到這樣的知恥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恐被天下人恥笑,懷揣高升舉薦信不敢亮出;怕辱沒清正家風,位極人臣卻堅守清正廉潔的底線;憂自己做的事太少,拿了朝廷的高額俸祿而于心不安……這些古代官吏知恥知足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心生敬意。羞恥心是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是做人的“脊梁骨”。一個人尚有“其心愧恥,若撻于市”的恥辱感,就會敢于自我解剖,用鋒利的手術刀把自己身上一些“病灶”、“毒瘤”割掉,使自己免于病毒的侵襲而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在各種利誘和考驗面前頭腦清醒、心存定力,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就能知恥而后勇,用羞恥感這塊警示牌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不斷激發(fā)向上向善的內在動力。當看到自己的品德還不那么純潔、精神世界還不那么完美,就會注重“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當看到負有責任的事情還未完善,就會感覺羞恥和不安,增添勇于改變的動力!皭u”因此與掙脫一個舊我、創(chuàng)造一個新我相關,與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責任相關,也就是為什么馬克思也說,“知恥已然是一種革命。”

  那么,人若不知恥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態(tài)呢?看南宋的一個故事便可知曉。南宋權臣韓侂胄修了一座大宅邸,竹木掩映,鳥語花香,他覺得如此美景卻沒有雞鳴狗叫很是遺憾。這時叢林中傳出了狗叫聲,原來是一位官員模仿起了狗叫。這位官員之所以做出如此下作之舉,其根源就在于忘掉了人生在世“知恥”二字的重要性。如今,在一些貪腐分子的言行中,仍能發(fā)現(xiàn)其不知恥的心態(tài)。某地市委書記落馬后,為自己辯解:“古代帝王還有三宮六院,我有兩三個相好算什么?”某些貪官貪腐成性,卻厚顏無恥地作秀:“想到還有700萬人沒有脫貧,我是經(jīng)常晚上睡不好覺哇!”無論是“老虎”還是“蒼蠅”,其本質上都是無恥的、不知恥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早已突破了道德的底線,沒有了起碼的是非觀、善惡觀,泯滅了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堪為“人渣”。一個人如果墮落至此,那就會追腐逐臭,乃至蛻化變質,其結果必然是“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然,對于什么是恥,大多數(shù)人是會有客觀公認的標準的,但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人的榮辱觀也因此產(chǎn)生扭曲。一位社會學家如是說:在普遍貧窮的時代,人們的榮辱觀沒有被顛覆和泯滅,相反,那些傳統(tǒng)觀念中最美好的東西,還會在民間強盛地存活著。瘋狂的物質欲望卻可能從內部摧毀一個群體,破壞他們的倫理準則和道德秩序,讓整個大環(huán)境發(fā)生惡性改變,小到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城市,漸漸積聚起一群“利益動物”,這個過程也就是通常說的“腐敗”。在這些人眼里,無論運用多么卑劣的手段,只要是升了官,撞了大運,獲取了世俗利益,就會得到眾人的承認甚至喝彩。這種現(xiàn)象的滋生,只能說明這些人道德感的下降和羞恥心的鈍化。知恥心是建立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一條道德防線。這條防線若能穩(wěn)固則可做到“邪事不生”;反之,這道堤防如果決口甚至崩潰,各種丑惡現(xiàn)象就將橫行于世,由此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使有社會責任感的正直之人陷入痛苦,使為數(shù)眾多的人陷入迷惘。鑒于此,加強全社會的榮辱觀教育,喚起人們內心的恥辱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許多功勛卓著的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身上,既有著共產(chǎn)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原則,也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彭老總看到群眾自發(fā)地舉著他的畫像游行,當場讓工作人員撤下來。工人運動的領袖李立三因犯“立三錯誤”,給黨的事業(yè)造成嚴重損失,對此一生都深感不安,多次面對基層黨員作深刻檢討……他們的精神和風范是時代的旗幟、后世的楷模。高尚源于明理,做人始于知恥。一個人皆知恥的民族是成熟的、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人皆知恥的社會是文明、健康、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喚起人們內心的恥辱感,首先要喚起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心中的恥辱感。恰如清代龔自珍所說,“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卑I導干部在內的每一個人的心中知道何者為恥,每一個人都消滅自己的那一份小惡,就能成就全社會、全民族的大善,民族復興大業(yè)就指日可待。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