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胡欣紅:新“讀書無用論”能否倒逼教育變革
//8858151.com2015-08-06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拜讀了8月3日《中國青年報》上的《別讓新“讀書無用論”撕裂鄉(xiāng)土中國》一文,感慨良多。

  應該說,讀書是否有用本是一個無需探討的話題。概而言之,讀書之功用大抵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找到工作獲得財富地位之類的“功利之用”;二是提升素養(yǎng)改變氣質之類的超越功利的“無用之用”。兩者存在一定的關聯和互相促進作用,一般來說,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如果連生存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無用之用”往往也就真的只能成為“無用”的空談。

  毫無疑問,在這篇基于對西部某個偏遠村落的實證調查寫就的調研文章中,農戶們所認為的讀書無用主要限定于“功利之用”層面!皩W而優(yōu)則仕”,長期以來,讀書都擔負著改變命運的使命,即便在如今,它依然是眾多農家子弟“跳農門”的不二選擇。誠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普及,上大學包分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如果農村孩子辛辛苦苦寒窗十幾載,連飯碗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又怎能完全怪罪“舉家式”教育投資太“現實”呢?因此,我們不能回避讀書的“功利之用”而夸夸其談“無用之用”。

  那么,農村孩子讀書的“功利之用”何以遭受嚴重削弱?其背后折射出哪些社會問題?有沒有什么措施加以有效彌補呢?

  從消極層面講,這當然與當下的階層固化、“拼爹”等社會負面問題密切相關,對于這些眾所周知的問題,筆者在此暫不贅述。

  從積極層面講,這反映了中國不斷開放的城鄉(xiāng)人口流動政策,抵消了村落人傳統(tǒng)中只有通過讀書才能實現身份轉換的功效性,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多元化的人才流動模式,而不是只有依靠讀書“跳農門”的單一途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確會出現辛辛苦苦讀到大學畢業(yè),結果工資待遇還不如人家初中沒畢業(yè)就外出打工習得一技之長者的情形,當下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和藍領人才“用工荒”的強烈對比便是最好的證明。辛酸感慨和抨擊“拼爹”之余,也應該看到這也是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必然,倒逼著教育必須進行相應變革。

  那么,教育該如何變革呢?不妨先看一組有些違背常人認知的調研數據:子女已完成高等教育階段學習和已完成高中教育階段學習的農戶家庭,對讀書無用論的認同度占比分別高達61.54%和67.57%。這較之子女僅完成義務教育段學習農戶家庭的55.2%高出了差不多10個百分點。(《中國青年報》8月3日)

  完成教育階段較高的農戶家庭,對讀書無用性的認同度占比反而較高?看起來似乎于理不通的數據恰好揭示了當下教育的根本性問題——中學教育(尤其是高中)及高等教育的低效。

  簡而言之,高中教育的極度應試化和高等教育的虛浮,使人或者學了一些“屠龍之技”或者蒙混度日,看不到相應“產出”的底層家庭的失望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因此,高中及大學教育亟待進行一場有關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變革,要盡可能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宜自己的成長途徑,使學生遵循興趣、潛質而讀書,建立“私人定制”般的學習模式,從而在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中實現良性成長。

  其實,這正是當下教育改革的大潮所向,但前路漫漫!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