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程方平:“燕京學堂”爭議考問高校決策機制
//8858151.com2014-07-14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拋開學術概念和專業(yè)建設等方面具體的爭議,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事件最值得我們反思和關注的,應是高校管理和決策體制的民主化、現(xiàn)代化、科學化等問題。

  近日,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的籌建、規(guī)劃等事宜,引起校內激烈的爭議,也由此引發(fā)了社會對高校改革問題的深層探討。

  所謂的“燕京學堂”是北大試圖新建的住宿制教學科研實體學院,以開設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引進國內外頂尖學者教授、英文講解、全額獎學金,涉及哲學、歷史、考古、語言、宗教、文學、文化、經濟、管理、法律、制度、公共政策等內容為特色,屬于“具有國際視野”、“開放、高端”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

  對于這一聽起來非常具有首創(chuàng)性、獨特性、本土性的項目,質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學”或“中國學”的概念尚有爭議;二是一年制、雙語教學等太過理想,條件也不成熟;三是一些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交叉學科建設,不是簡單靠資金投入、條件優(yōu)越就可以成功的,需要有一定時期的積累與磨合;四是現(xiàn)有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中沒有“中國學”,缺少所謂的專業(yè)標準和具體要求;五是學堂的選址占據(jù)了北大師生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損害師生知情權、參與權的基礎上,只憑行政權力推進的所謂改革難以得到師生的廣泛理解與支持。而最后一條也是最受非議的來源之一。

  作為一個旁觀者和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筆者認為,北大的這項改革是有想法、有擔當、有魄力的,作為中國“國學”教育和研究的重鎮(zhèn),他們在諸多相關的研究領域都有名師和學術積累,應該在引導全國的國學教育和全世界的“中國學”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的引領作用,尤其是在如何突破學科目錄與體制性障礙等方面,他們也有積極的探索與思路,非常值得欽佩。

  但是,正像質疑者提出的那樣,由于高校管理者一直熱心做頂層設計,很容易忘記和忽略高校主體——廣大師生的知情和參與,沒有充分意識到任何一項有價值、有影響、能持久的改革,都必須有廣泛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所以,在事關改革成敗優(yōu)劣的根本問題上,這次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具有普遍性和深層意義的,需要從中吸取教訓的不僅是北大自身,也包括中國所有的高校與研究機構。

  然而,北大畢竟是北大!遇到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揭示出來,而且及時改善,擱置方案,歡迎師生參與討論,亡羊補牢猶未晚。我國高校的各類改革若都能如此改善、如此推進,還是很有希望的。正像孔子贊賞的,善于改過者是值得敬仰的。

  北大的這次爭論和調整如一波微瀾,在似乎平靜的學界、教育界引發(fā)諸多的思考和震動。拋開學術概念和專業(yè)建設等方面具體的爭議,最值得我們反思和關注的,應是高校管理和決策機制的民主化、現(xiàn)代化、科學化等問題。作為高校的管理者、領導者,不能只感覺自己最聰明、最有能力,認為有了經費和物質條件就可以辦好一切事,有了行政力量就可以只熱衷對“頂層”的關注,而忘記高校改革必須依靠的主體,忘記廣大師生才是學校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社會基礎。

  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延續(xù)到今天,有成功也有失敗。其中的關鍵在于,是否忘記和忽略了根本,包括問題的根本和依靠的根本。前者主要取決于管理者的認識水平、價值取舍和科學精神,后者則更關系到管理者的基本立場、工作作風和責任使命。只有當中國高校的管理者都能真正地意識到改革和發(fā)展的巨大潛力與深厚基礎存在于廣大師生之中,有了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奉獻,才能真正激發(fā)創(chuàng)新、完善的無窮活力。

  很明顯,在我國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中,我們所看重的還過多地停留在表面化的排序、資金與榮譽,忽略了最根本的制度與文化建設?茖W而民主的決策程序是對師生的起碼尊重,是對大學精神和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不斷省思。可見,在中國高校未來的發(fā)展和改革中,思想解放和制度完善仍是最重要的任務。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