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師的教育智慧
//8858151.com2014-01-27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肖遠騎

  教育是一門智慧之學。智慧就是對所有人生經(jīng)驗與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識,一個人知識再多,學富五車,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要做兩件事:一是告訴孩子該做什么,二是告訴孩子不該做什么。就是這兩點,東西方有很大的差別。西方教育側(cè)重前者,東方教育側(cè)重后者。

  教育是一項需要大智慧的事業(yè)。葉瀾教授說,智慧不是簡單的、一般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中的智慧是透視實踐、改造經(jīng)驗、提升自我的能力,它往往表現(xiàn)為怎樣處理鮮活的、具體復雜情景和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的理解、新的思想。具有了這種創(chuàng)造智慧,才能達到一種通達灑脫的境界。要達到這樣的教育境界,需要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質(zhì),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育自己的創(chuàng)造精神。

  教育智慧體現(xiàn)的是一種品質(zhì)、狀態(tài)和境界。從大的方面,教育智慧是一種獨特的教育認知和教育境界,同時又是一種獨特的與一定的教育境界高度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它既是道,又是術(shù)。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它表現(xiàn)為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關(guān)注個性,追求人生的幸福境界,又表現(xiàn)為一種舉重若輕的氣度和化難為易的本領。

  想起幾年前的一節(jié)語文課,曾有一位教師教學宋朝詩人曾鞏的《三衢道中》這首詩。當教師講到“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一句時,班上一位男同學竟然忘乎所以地學著黃鸝鳴叫了一聲。頓時,全班同學屏息,50多雙眼睛盯著老師,看老師如何處置這位同學。這位教師冷靜片刻,便微微一笑,巧妙地說:“該同學情不自禁地學起黃鸝的叫聲,這不正是受到詩中描寫的環(huán)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嗎……大家從這一聲‘鳴叫’中一定能體味到作者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贝藭r,教室里的氣氛緩和了下來,而且這首詩的重點、難點也自然而輕松地得到了解決,那位同學也很高興地坐好聽起課來。

  這位教師是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

  這位老師的教育智慧就表現(xiàn)在面對“意外”情況,能夠冷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緒的激動,冷靜地對待學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從而主動積極地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在教《范進中舉》一文時,開始設計的教學構(gòu)思是想讓學生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的變化及人們對他態(tài)度不同的對比來認識文章的主題。而在具體實施時,一位同學提出:“范進、孔乙己都是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在本質(zhì)上是不是相同呢?”我當時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好,他把連篇課文的人物形象聯(lián)系起來認識,便于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于是,我立即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構(gòu)思,引導學生對比孔乙己與范進的異同,從而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同時也明確了寫作上的不同之處。學完之后,學生們普遍反映印象深刻。教師的教育智慧就是要善于捕捉學生那些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智慧就在于他能夠洞察學生的心靈,捕捉學生情緒的微妙變化,及時果斷地加以調(diào)控,使這一實踐活動始終不離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調(diào)控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是講授過程的控制。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是憑借講解、板書、教具等方式向?qū)W生發(fā)送信息,學生則是利用自身的感官來接受信息。教學信息經(jīng)學生大腦處理后,以各自的表情、語言、動作將教學效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講授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來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diào)整講授的速度及方式,以使信息渠道始終保持通暢。二是教學主觀性的控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有位教師在總結(jié)《春蠶到死絲方盡》這篇課文時,有個學生對文章的題目提出了質(zhì)疑:課文是篇說明文,介紹的是蠶的成長過程,文題與課文內(nèi)容對不上號。這一反饋信息,當時幾乎使課堂教學失控。在這種情況下,這位教師沒有簡單地下結(jié)論,而是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從文題的基本義和引申義等方面展開合理想象。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識到文章的標題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春蠶”——說明對象;“到死”——說明春蠶生長過程;“絲方盡”——介紹吐絲過程和春蠶的獻身精神。文題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十分恰當。教師采取這種方式,及時果斷調(diào)控,不僅使課堂趨于平衡,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進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細致入微的觀察力是教師課堂教育智慧的表現(xiàn)。學生的所思所想,大都通過一定的言語、表情、動作表現(xiàn)出來。一句小聲的嘀咕,也許是學生思想疙瘩的流露;一個困惑的眼神,可能說明了他們學習中的疑難。學生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無不反映出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信號,教師要迅速地捕捉住,并據(jù)此做出不同的判斷,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容量和教學步驟。方法單調(diào)了,可以放靈活些;容量太大了,可以精簡一些;步驟復雜了,可以簡化一些。這就是教育機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教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樣才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起伏、思維流向,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學生的問題,獲得教育的主動權(quán)和最佳方法。可見觀察力是教師獲得教育智慧的先決條件。

  教育智慧是一種轉(zhuǎn)化師生矛盾的藝術(shù),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巧,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熱愛每一個學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些名言和警句都值得我們記取和深思。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是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只有內(nèi)心如火一般熾熱,熱愛學生,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為全體學生服務,才能不斷掌握、積累和發(fā)展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認為,教育智慧的形成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來自后天的訓練,它并非一種單純技巧,而是植根于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對學生濃厚的愛,建筑在事業(yè)心與責任感的基礎之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人的思想素質(zhì)和業(yè)務素質(zhì),取決于教師熱愛學生和全心全意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赤誠之心。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