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幻燈片-正文
警惕暴力犯罪趨于恐怖化
//8858151.com2013-11-07來源: 京華時報
分享到:更多

    犯罪趨于暴力化、暴力犯罪趨于恐怖化的趨勢,令每個人感到威脅和驚慌,應受到嚴厲的法律處罰和社會譴責。

    太原山西省委附近發(fā)生的爆炸案,令人無比震驚,1死8傷的結(jié)果,讓全社會目睹了極端暴力犯罪的殘忍。此案目前公安部門正在全力偵破,但無論犯罪嫌疑人出于什么動機,這種采取傷害無辜者的犯罪手段令人無法容忍。

    任何犯罪都具有反社會的本性,只不過帶給社會關(guān)系的損害程度不同。無論是孤立的個人犯罪,還是有目的的組織犯罪,倘若將無辜者作為報復或利用的犧牲品,那么濫殺無辜的犯罪不僅是反社會的,甚至有些反人類了,都應受到嚴厲的法律處罰和社會譴責。

    這些年,隨著社會進入轉(zhuǎn)型期,或是由于矛盾日益激化,或是心理失衡缺乏矯治,或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我國刑事犯罪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暴力化、極端化、戾氣化的傾向,一些犯罪在手段上帶有明顯的恐怖色彩;蛟S其在結(jié)果上并未造成那種大面積的傷亡,但所采取的針對無辜者的同樣做法,卻給社會帶來極大的恐慌和不安,也給公眾投射下人人自危的心理陰影。這種對于公共安全的不安與擔憂,遠比一般犯罪的危害后果更甚,從而也構(gòu)成了刑事司法在法定框架內(nèi)從重從嚴懲罰的正當性基礎。

    其實在法律界,早就有“個人恐怖犯罪”的提法,因為從人的心理上分析,“人們的恐懼和不安不僅在于受害人的數(shù)量之多,更在于罪犯殺人沒有目的”。這種無目的的犯罪會讓那些嚴守本分的公民無所適從,甚至人人為了自保而陷入“叢林狀態(tài)”,破壞整個社會秩序的根基。當犯罪面向不特定的群體,以無辜者的生命與恐慌來渲染犯罪的暴力性和血腥性,這難道不是一種以全社會為敵的惡行?

    人類之初告別叢林狀態(tài)而尋求共同體的庇護,就是為了能夠安身立命。但個人犯罪趨于暴力化、暴力犯罪趨于恐怖化的趨勢,卻令每個人感到威脅和驚慌。出于這種難以控制的影響,執(zhí)法機關(guān)應當高度關(guān)注極端暴力犯罪的恐怖化傾向,既要立足個案從嚴懲治,嚴格依照刑法規(guī)定的罪名予以精確打擊;又要針對極端犯罪滋生的苗頭展開綜合治理,健全各類化解矛盾沖突的法治化機制;還要從中尋找公共安全治理上存在的漏洞,不斷加強治安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安全預警系統(tǒng),以真正提升公眾的社會安全感。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