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社評-正文
大學漲學費,先曬曬成本賬單
//8858151.com2014-08-21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確定大學學費標準,需要明確兩個問題: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受教育者分攤多少比例。如果不把高校的賬本放在陽光下,對一些成本標準予以限制,一些教育機構還會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識。因此,高校學費上漲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高等學校生均培養(yǎng)成本核定辦法》,讓學費調整有章可循。

  隨著教育部7年前出臺的高校學費“限漲令”到期,公辦普通高校學費標準的新一輪“漲價沖動”再次到來。據《中國青年報》8月18日報道,今年9月,在江蘇、貴州、寧夏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將是三地學費標準調整后的首批承受者,其中寧夏是學費漲幅最高的,其文史、理科、醫(yī)學等各類專業(yè)的漲幅均超過50%。而在2013年,已有6個省(區(qū)、市)完成了高校學費標準的調整工作。

  大學學費為何呈現(xiàn)“報復性上漲”?根本原因自然在于其運行成本的增加,以及龐大的負債率。相關數據統(tǒng)計顯示,目前全國1164所公辦高校,總負債超過2600億元,尤其是部分省屬地方高校,已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高等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應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教育成本,其中,學生和家長確實要為上漲的部分成本埋單,大學學費漲價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公眾對于高校的種種“苦衷”似乎并不買賬,尤其是對其一邊“喊缺錢”、一邊“亂花錢”不滿。大學學費的定價依據和用途撲朔迷離,高校辦學成本應如何核算?學費問題上,學生及家長處于信息弱勢一方,受教育者應該成為成本上升的主要埋單者嗎?如果漲得不明不白,惹來洶洶輿論,就不足為怪。大學學費漲價,尚欠公眾一份透明公開的成本賬單。

  確定大學學費標準,需要明確兩個問題: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受教育者分攤多少比例。其中,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科學、合理確定學費標準的重要依據。教育部在2006年曾要求高校核算生均成本,在2007年著手制定《高等學校生均培養(yǎng)成本核定辦法》,但一直未能出臺,至于為何“難產”,恐怕不僅僅是標準和依據難以測定的原因。

  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核定辦法和規(guī)范, 生均成本是多少,對不少高校來說大體是一筆糊涂賬。在核算生均培養(yǎng)成本時,學校多是將學校全年全部的開支作為基數計算。而高校日益膨脹的開支中,包括維持一支龐大行政人員的開支,甚至包括建設“形象工程”的費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公眾有理由擔心,即便漲了學費,會不會填了部分高校的“窮坑”?會不會把某些學校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成本攤進生均教育成本?如果不把高校的賬本放在陽光下,對一些成本標準予以限制,一些教育機構還會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識。因此,高校學費上漲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高等學校生均培養(yǎng)成本核定辦法》,讓學費調整有章可循。

  從教育投入看,一所大學的經費來源應該包括政府投入、學費收入、社會募捐和經營收入。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經費來源單一,主要依賴政府投入和學費支撐,來自社會企業(yè)的捐助很少,校友對母校的捐助也十分有限,同時,高校“開源”乏力。

  大學學費的多少,關乎教育公平,關乎弱勢群體向上流動的機會。因此,在上調學費的同時,相關部門需要相應調整資助體系,提出操作性強的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減免方案,切實減輕貧困家庭的負擔。

  歸根到底,曬賬本不是目的。高校財政應當服務于辦學,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在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的現(xiàn)實語境下,大學在提高學費的同時,更應著力提升辦學質量,多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88581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